首页 > 文章详情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

作者:
文军 刘一飞
出版日期:
2009年4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1443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88~200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中国,尽管学校教育及其相关工作一直受到重视,但真正专业化、职业化的学校社会工作直到21世纪初才在中国刚刚起步。学校社会工作主要的工作环境是在学校中,但其工作并不局限于学校,也触及了学生家庭、社区以及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就目前已有的中国学校社会工作实践来看,其服务内容的主体是在校的中小学生,服务的范围包括与学生有关的各类问题。但与此同时,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工作方法也一直存在着,使得目前中国的学校社会工作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认同率相对较低、行政化倾向明显、专业人才短缺、职业保障还不健全、体制约束较多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努力加以克服和完善。

关键词:

学校教育学校社会工作德育工作

作者简介:

文军:社会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社会学系兼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国特色的转型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社会学会发展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事业管理研究院院长。兼任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社会学学科召集人、上海市政协委员等。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80余家海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出版各类著(译)作、教材(含合著)20部,学术成果曾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刘一飞:刘一飞,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博士生、上海海事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

文章目录
中国学校社会工作的缘起及其发展历程
  • (一)以“德育工作”为重点的传统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
  • (二)中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 (三)开展专业化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必要性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一般模式及发展的主要特点
  •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
  •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一般模式
  • (三)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特点
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发展的不平衡性
  • (二)认同率相对较低
  • (三)行政化倾向明显
  • (四)专业人才短缺
  • (五)职业保障还不健全
  • (六)体制约束较多
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展望
  • (一)鼓励学校设立专职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岗位
  • (二)壮大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队伍
  • (三)大力推行学校社会工作教育
  • (四)国家和政府应该从政策上对学校社会工作给予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