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灾后学校社会工作的效果及原因分析——以A基金会灾后援助项目为例

作者:
王猛 邓国胜 褚湜婧 WangMeng DengGuosheng ChuShijing
出版日期:
2016年1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3030字
所属图书: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十七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研究以A基金会参与雅安地震灾后援助项目为例,采用静态组间比较实验设计和焦点组座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心理状况、身体状况、学习状况和行为状况四个维度入手,探讨和分析灾后学校社会工作的效果及其原因。相比较而言,灾后学校社会工作在灾区学生心理状况上产生的正向效果最为显著,在学习状况和行为状况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灾后学校社会工作的效果与其干预的方式方法、专业程度、价值观念、互动状况等因素有关。在灾后救援过程中,有必要积极引入学校社会工作,并通过完善社会工作招募制度,优化服务内容,构建多方参与机制,畅通反馈渠道等方法提升其效果。

关键词:

原因效果学校社会工作灾后

作者简介:

王猛:王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社会组织评估、基层社会治理。

邓国胜:

褚湜婧:褚湜婧,国家卫计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社会组织评估、社会老年学。

WangMeng:

DengGuosheng:

ChuShijing:

文章目录
·引言
·A基金会灾后学校社会工作情况简介
数据与测量
  • (一)数据与方法
  • (二)比较维度
结果与分析
  • (一)心理状况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 (二)身体状况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 (三)学习状况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 (四)行为状况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结论与建议
·研究的局限及改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