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工作本土化与道家文化

作者:
黄耀明
出版日期:
2012年11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字数:
20089字
所属图书:
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讲述的是社会工作本土化与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尚中和谐等品格,这不仅影响了传统中国统治者的施政理念和行政模式,而且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与行为模式中一种潜在的价值指引,其形而上的哲学式论述也很受西方人追捧。因此,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程中与时俱进地发挥道家文化的积极元素,融入社会工作价值观、理论、方法与知识的本土性建构,道家文化必将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制度化与专业化提供难得的智库支持。
关键词:

社会工作本土化道家文化

作者简介:

黄耀明:福建省漳浦县人。1991年毕业于漳州师范学院历史专业,1993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2007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获社会工作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老年学和闽台社会与文化。现任漳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副主任,主要著作有《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人口老龄化与机构养老模式研究》等。已在《台湾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学术交流》《社会福利》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规划研究课题、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10余项。

文章目录
·引言
社会工作本土化与道家文化基本特质
  • 道家文化体系生成积淀的历史脉络
  • 道家文化对于中国人及中国社会的影响
道家文化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契合
  • 道家文化的哲学思考与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有相似的契合点
  • 道家文化的一些观念与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妙
  • 道家文化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论述可以为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可能的贡献
  • 道家文化的人格理念及处世原则可以使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拓宽视野
  • 道家文化的性别平等意识及其对女性的尊重是其思想体系的闪光点,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妇女社会工作提供智库支持
道家文化影响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限制
  • 超越现实由神灵力量主宰的集体认知长期以来主导和影响着人们的求助动机与行为
  • 纯粹精神自由的追求无法回避现实的困境,社会工作关注个人的认知调整,但更核心的是看重社会环境及社会结构对人的影响
  • 道家文化在现实批判与思想追问之间的徘徊立场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这样的惯性思维不利于社会工作开展公民社会建设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