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中国佛学精神嬗变

作者:
黄耀明
出版日期:
2012年11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7831字
所属图书:
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讲述的是中国佛学精神嬗变与社会工作本土化。首先,本文强调了中国佛学关于入世之中追求出世的精神内涵对中国人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本文认为,根源于西方文化的专业社会工作在本土化历程中同样面临佛学当初进入中国的处境,社会工作本土化可以从佛学的中国嬗变和精神内涵改造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启示,同时可以与中国佛学精神的哲学内涵、价值体系、伦理道德与助人行动相契合。
关键词:

社会工作本土化佛学精神

作者简介:

黄耀明:福建省漳浦县人。1991年毕业于漳州师范学院历史专业,1993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2007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获社会工作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老年学和闽台社会与文化。现任漳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副主任,主要著作有《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人口老龄化与机构养老模式研究》等。已在《台湾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学术交流》《社会福利》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规划研究课题、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10余项。

文章目录
·引言
佛教文化的中国嬗变及其基本特质
  • 中国佛学精神嬗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迎合
  • 中国佛学精神嬗变强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 中国佛学精神嬗变本身就是一种传播传统佛学文明的有效方式
·社会工作本土化处境与中国佛学精神嬗变
·中国佛学精神嬗变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启示
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中国佛学精神的契合
  • 社会工作的“人在环境中”视角与中国佛学的哲学思想相契合
  • 社会工作利他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佛学精神劝导人们弃恶从善的助人观念相契合
  • 社会工作的平等理念与佛学精神的众生平等观念是相通的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