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进程中的小组工作

作者:
张宇莲
出版日期:
2009年4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8885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88~200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小组工作目前在高校与社区中迅猛发展,其连续性的小团体聚会特征尤其得到本土社会服务机构的认可。小组工作的互动性、“可视性”、易复制性,使其成为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标志性”方法。在实务工作中,成长性小组是主流小组类型,高校的成长小组以新生适应与同辈辅导为多,服务机构中情境模拟与交流更为常见。未来小组工作应注重运用结构化的模式来提升小组的效率与效果,并重点在服务机构中推行。

关键词:

小组工作成长性小组结构化方法

作者简介:

张宇莲: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授

文章目录
小组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的“标志”
  • (一)当前小组工作的内涵
  • (二)小组工作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地位
当前小组工作状况 高校与社会服务机构内的小组类型
  • (一)主流小组类型 成长性小组
  • (二)新生适应与同辈辅导 高校成长性小组的特征
  • (三)情境模拟与交流 社会工作实务机构成长性小组的特征
关于推进小组工作实务的思考 理论框架与实务模式
  • (一)理论框架与实务模式
  • (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