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与政策需求调查报告

作者:
王奋宇 何光喜 马缨 邓大胜 赵延东
出版日期:
2008年12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3763字
所属图书:
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根据一项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两个月后进行的灾区居民需求快速调查,全面描述了汶川地震后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和政策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解决住房和就业问题是灾区居民最急迫的需求;失去房屋和土地的居民有较强的迁移意愿,且更倾向于就近搬迁;灾区居民心态普遍较稳定,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较高;居民在灾害中体现出的互助、互信、共建家园的精神和决心,将成为灾区重建中重要的“社会资本”。

关键词:

生活状况汶川地震政策需求灾后快速需求调查

作者简介:

王奋宇: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何光喜:硕士,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学、科技政策。

马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与社会。

邓大胜: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与社会、社会学研究方法等。

赵延东: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科技与社会风险、创新社会环境等。

文章目录
灾区居民的住房问题及政策需求
  • 1.受灾地区1/3的家庭住房在地震中倒塌或严重损毁,不能居住
  • 2.解决住房问题是多数灾区居民在重建阶段首要的政策需求
  • 3.居民对解决灾后住房问题的政策需求呈多样化特点
灾区居民的生产就业及政策需求
  • 1.灾后灾区劳动力失业率比震前提高近1倍
  • 2.地震使近七成的家庭非农业经营活动遇到困难或完全停止经营,但仍有10%的居民家户希望开始新的自主创业
  • 3.在灾前从事农业活动的家户中,绝大多数打算灾后继续从事农业活动,灾后农村耕地资源的短缺和分配矛盾将可能凸显
  • 4.灾区居民在灾后重建问题上对政府有较强的依赖性
灾区居民搬迁问题及政策需求
  • 1.绝大部分住房受损居民愿意听从政府的搬迁安排
  • 2.绝大部分有搬迁意愿的居民都倾向于就近搬迁
  • 3.大部分失去住房和土地的农村居民在选择搬迁地时以其他农村地区作为首选。希望迁往城镇的农村居民最希望解决当地住房和提供就业机会
灾区居民子女教育问题及政策需求
  • 1.调查期间灾区的学校教育正逐步恢复正常,因学校不安全、没地方上学等原因未恢复正常学习的学生不到总数的两成
  • 2.地震对居民的子女教育期望影响很小,因灾害导致子女辍学的可能性不大
  • 3.大部分家长愿意让孩子下个学期离家去上寄宿制学校
灾区居民的社会心态与社会稳定问题
  • 1.大多数灾区居民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持满意态度
  • 2.灾区居民对各级政府和村(居)委会在救灾中的表现给予了较高评价
  • 3.多数灾区居民认可救灾物资发放的公平性
  • 4.灾区居民对政府救灾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高,获取政策信息的渠道还有待改善
灾区居民的社会支持与社会资本
  • 1.地震发生后,灾区居民得到了社会各界提供的全面、大量的支持和帮助,这些支持和帮助指向了受灾最严重、最需要帮助的受灾居民
  • 2.政府的帮助对灾区居民最为重要,亲友邻里和志愿者提供的帮助是政府帮助的有力补充
  • 3.灾区居民积极参与搜救和重建工作,在接受救助的同时也积极帮助他人
  • 4.灾害发生后,灾区居民的社会信任感有所增强,尤其对政府、外国人的信任感有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