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大学生手机短信中的后现代价值倾向——对3405条短信文本的内容分析

作者:
吴鲁平 钟坚龙
出版日期:
2013年3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9562字
所属图书:
后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青年价值观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章主要从3405条短信文本的内容中分析大学生的后现代价值倾向。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的手机短信形式和内容都有后现代的倾向。由于短信的承载量较少,且内容多以事务性内容为主,创作主体是大学生,因而在短信中呈现的后现代化倾向没有像流行歌曲中体现得那么充分。在这些具有后现代化倾向的短信文本中,能体现后现代政治观、宗教观、消费观的内容较少,而关于后现代人生观、后现代婚恋观和解构主义现象等涉及生活的内容较多。
关键词:

大学生短信后现代价值倾向

作者简介:

吴鲁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国际社会学协会会员,在《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社会心理研究》《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或调研报告80多篇,其中,近20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政治学》和《青少年导刊》等全文转载或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部分转载;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2项,出版学术专著10多部,代表作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东亚社会价值的趋同与冲突》《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家庭寄养:动机与绩效》等。目前的重点研究领域为青少年价值观和青少年政治社会化。2012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钟坚龙: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短信形式的后现代化倾向
  • 1.短信的即刻性和可复制性
  • 2.短信使用的自由性和接收的被迫性
  • 3.“一对多”的困惑
  • 4.短信用语的多元化
  • 5.标点符号的多样性
第二节 短信文本内容的后现代化倾向
  • 短信文本中的解构现象
  • 后现代人生价值观
  • 后现代宗教价值观 上帝成为朋友
  • 后现代消费价值观
  • 后现代婚恋价值观
  • 后现代政治价值观 政治即生活
·第三节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