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我国跨国空间下的消费价值剩余转移——以福州官镇移民为例(1978~2013)

作者:
黎相宜
出版日期:
2014年7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20317字
所属图书:
美丽中国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与国家的相互分离成为明显趋势。不应忽视的是,国家也在不断加强其对基层社会的渗透能力建设,这模糊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边界。文章指出,国家在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制度约束,并选择了强化渗透能力的应对策略,具体通过组织渗透、功能渗透和程序渗透这三种密切关联的方式。这些策略调整同时带来多种积极效果和消极后果,不同渗透策略对不同类型的合法性影响也不同。就社会的成长而言,国家渗透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同时也提供了社会对国家反向渗透的机会。

关键词:

社区治理策略国家渗透能力

作者简介:

黎相宜:博士,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南海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移民、移民社区治理、华侨华人。

文章目录
·全球链下的消费价值剩余转移
“黑着” 消费价值剩余的产生
  • (一)紧缩的消费策略 剩余产生
  • (二)社会地位表达受限
  • (三)消费价值剩余的“膨胀化”
光鲜的“美国客” 消费价值剩余的转移
  • (一)炫耀性消费与结构性地位提升
  • (二)互惠性消费与社区福利
  • (三)“寄生阶层”与代理消费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