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从文化资本到经济资本:乡村社会记忆的功能转向及其思考——以徽州历史档案为分析对象

作者:
杨雪云 丁华东
出版日期:
2012年7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1113字
所属图书:
民生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转型期乡村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对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做深入探讨,而对转型期乡村社会记忆的变迁进行考察,是探究乡村社会性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乡村记忆正受到快速变迁的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在很多村庄,昔日自然形成的村庄格局正在被打破,充斥于日常生活的仪式习俗正日益被淡忘,人与人之间经世沿袭、朴素感性的处世之道正在为理性化的现代交往原则所替代。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带有乡土气息的社会记忆正悄然发生变化,其文化规约、社区认同的功能日渐淡化,与市场对接、获取经济资本的功能日益凸显,乡村社会记忆正经历着从文化资本到经济资本的转向。这一转向过程中不少乡村社区记忆渐趋弱化乃至丧失,与此不同,徽州社会记忆转向伴随着历史与今天的有机联系、过去与现在的全面融合,其独特之处耐人寻味,那么徽州社会记忆在当下社会转型期发生了何种变迁,其内在逻辑是什么,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本文借助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的资本视角,以徽州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徽州历史档案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徽州乡村社会记忆特征及其运作机制的解读分析,对以上问题做出探讨。

关键词:

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徽州历史档案

作者简介:

杨雪云: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

丁华东: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教授。

文章目录
传统乡村社会记忆的文化资本质性
  • (一)文化资本的生成离不开社会记忆
  • (二)社会记忆的传承离不开文化资本
  • (三)传统乡村社会记忆的文化资本特征
转型期乡村社会记忆从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变
  • (一)徽州历史档案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功能表现
  • (二)徽州历史档案在推进传统产品开发中的功能表现
  • (三)徽州历史档案在建构社会关系与动员社会力量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表现
·乡村社会记忆资本转向给乡村社会带来的影响
·徽州社会记忆资本转向带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