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重观民族识别:综合与变通
作者:
纳日碧力戈
出版日期:
2016年11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5137字
所属图书: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1.189-204
祁进玉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民族识别的综合与变通,主要包括:一、民族识别的中国模式;二、新中国民族识别与“苏联模式”;三、新中国民族识别与“英国模式”;余论:民族识别研究之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共同体
民族识别
中国西南地区
作者简介:
纳日碧力戈:
(1957~ ),蒙古族,贵州大学长江学者,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著有《语言人类学》《姓名论》等。
相关报告
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识别
民族识别及其理论意义
我国民族识别的回顾与前瞻
中国的民族识别
中国民族识别研究工作的特色
关于当前民族识别问题的浅见
民族识别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诺人识别50年的历史哲学视角
中国的民族问题与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
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
“56个民族的来历”并非源于民族识别——关于族别调查的认识与思考
文章目录
·
民族识别的中国模式
·
新中国民族识别与“苏联模式”
·
新中国民族识别与“英国模式”
·
余论 民族识别研究之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