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大事”与基层强治理
作者:
欧阳静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14582字
所属图书:
强治理与弱治理:基层治理中的主体、机制与资源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2.47-71
欧阳静
摘要:
基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从不同角度会看到不同的景象。与基层治理中的“弱治理”图景不同,“中心工作”将使我们感受到基层政府的“强治理”。这是因为“中心工作”的运行机制能够集中一切资源,实现“集中精力办大事”。但可能正是因为所有的基层组织都去办“大事”,而忽视了基层民众的“小事”,才有了我们前面所看到的“弱治理”景象。虽然作为最基层的县乡村组织所能调动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如何配置这些资源,以及如何设置自身的治理目标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这取决于基层政权组织将谁的事视为大事,将谁的事视为小事。
关键词:
基层治理
中心工作
强治理
作者简介:
欧阳静:
女,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政府行为、县乡治理研究。代表著作为《策略主义——桔镇运作的逻辑》。
相关报告
“法治”的修辞:基层信访治理中的话语冲突——华北S县的实证观察(2000~2017)
无理上访与基层治理
生基村社区初建:流徙猎耕民族的现代性启蒙
探索与起步:中国社会组织发展与城市基层治理形势
城乡基层治理机制:成都市2019年“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现状报告
2020年四川乡村基层治理现状及形势预测
“准公民社区”: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一个替代模型
2019年成都市青羊区清源社区农转居社区治理的经验实践
2019年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制约因素与创新路径——以郑州市基层党建实践为例
来穗人员有序化利益表达的制度建构
文章目录
·
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及其中心工作
重点性中心工作及其运行机制
(一)重点性中心工作
(二)县域重点性中心工作的运行模式:领导包干制
中心工作与基层治理能力
(一)中心工作:强治理
(二)非中心工作:弱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