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建设国际活动聚集之都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研究

作者:
杨松
出版日期:
2013年3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10448字
所属图书: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2~201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北京建设国际活动聚集之都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场馆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三大类。场馆基础设施主要存在场馆数量偏少、布局失衡、综合功能不全、配套服务缺失等问题;交通基础设施主要存在公共交通建设滞后、国际航空运力不足、交通管理落后导致严重拥堵等问题;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存在供给服务水平不高、体制机制僵化落后、服务便利化人性化不够等问题。总体上看,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对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的承载能力不高,需要进一步提升北京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承载能力。
关键词:

基础设施国际活动聚集之都承载能力

作者简介:

杨松: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兼任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专家团成员、北京城市副中心专家团成员、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顾问。曾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商业部管理干部学院。长期从事城市经济、贸易经济、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城市治理、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等。著有《首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研究——趋势·运营·监管·比较》(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北京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创新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北京建设国际活动聚集之都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80多项。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理论版)等发表论文150多篇。2012年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文章目录
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必须具备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
  • (一)基础设施承载力研究现状
  • (二)北京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需要配套建设什么样的基础设施
北京建设国际活动聚集之都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 (一)场馆基础设施
  • (二)交通基础设施
  • (三)公共服务设施
提升北京国际活动聚集之都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政策建议
  • (一)科学制定适应国际活动聚集之都要求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
  • (二)加强政府对国际活动聚集之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
  • (三)逐步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
  • (四)挖掘场馆设施及周边资源的潜在功能,发挥基础设施的综合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