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沙、摩挲、麽些、摩梭(读音皆为Mosuo)本是汉语文献中用以指称自汉晋以降,对分布于现今藏彝走廊中滇川藏交角区域的“纳系族群”(The Na Homologous Ethnic group)我在2007年丽江文化研究会、纳西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首次提出以文化和族群认同为基础的“纳系族群”这一概念,后在2007年9月19日至22日在青海西宁举行的“藏彝走廊族群认同及社会文化互动:现今与历史”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上作了进一步的讲解,本文中的族群所指为民族之下的次级分类,包括纳、纳喜、纳日、纳恒、舒幸、汝卡、玛丽马萨、纳罕、拉仍、纳木义等11个族群。的他称。20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时,以纳系族群中人口居多数的自称纳喜的族群名称为所有纳系族群的正式法定族称,废止了以往汉语文献中的摩沙、摩挲、麽些、摩梭等他称的族称,其结果引发或促成了“纳系族群”内部就族称问题的争议和申述。宁蒗县五届、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在全国五届一次人大会议上、全国六届一次人代会议上、全国七届一次人代会议上、全国七届四次人代会议上,多次以关于要求识别“摩梭族”为议案向大会进行反映,特别是在全国七届一次人代会上关于“摩梭族”问题被作为云南省人大代表团的提案之一提交全国人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