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

作者:
李炜 高和荣
出版日期:
2016年5月
报告页数:
33页
报告字数:
20176字
所属图书:
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质量为社会政策的完善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社会政策的建设要求与建设任务。同样,社会政策的完善必将促进社会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推进社会良性运行。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政策从原来的政治依附性、经济依附性向社会主导型转变,社会政策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从社会质量角度可以看到我国社会政策建设的成就,也能够反思到社会政策还存在的不足,尤其体现保障基本生活、减少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入、增进社会赋权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反思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政策,探索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发展路径,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政策体系。加强以提升社会质量为导向的社会政策建设,关键的一点就是通过社会政策的建设,保障并逐步改善人们的基本生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减少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相互排斥,增进社会融入,提振社会信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政策支持与政策保证,这是中国社会政策所赋予的时代重担与历史使命,也是中国社会政策不同于发达国家之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扎根于面向实践的中国社会,切实转变社会政策建设理念,提出公平可持续的社会政策内容,形成科学完备的社会政策体系,强化社会政策的执行力度,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政策框架结构,使社会政策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推手。
关键词:

社会政策社会组织社会质量

作者简介:

李炜: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社会分层、社会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社会福利建设研究的民意视角》(专著)、《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著作/合著)、《农民工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论文/合著)、《与时俱进: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论文)、《社会公平感:结构与变动趋势(2006—2017年)》(论文)。

高和荣:男,江苏兴化人。博士,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台湾研究院兼职教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厦门大学党委党校副校长,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社会保障学位点负责人,厦门大学医疗保障与健康中国交叉学科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社会福利。主要代表作:《底线公平:基础普惠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专著)、《风险社会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构》(专著)、《普遍整合的福利体系》(合著)、《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合著)。

文章目录
树立科学的社会政策建设理念
  • (一)明确社会政策在社会建设中所应具有的地位
  • (二)树立底线思维的社会政策观念
  • (三)树立社会政策多元共治观念
注重社会政策顶层框架结构的设计
  • (一)推进社会政策体系从碎片走向整合
  • (二)实现社会政策从单一走向系统
  • (三)社会政策从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走向以完善框架体系为主旨
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政策模式
  • (一)增强社会政策独立性建设
  • (二)建立基础普惠型社会政策
  • (三)建立普遍共享型社会政策
  • (四)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政策体系
深化以社会质量为导向的社会政策改革
  • (一)完善保障民众基本生活的社会政策
  • (二)建设能够提升社会凝聚的政策体系
  • (三)健全促进社会融入的公共服务政策
  • (四)注重社会赋权的政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