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当代中国社会政策存在的问题

作者:
李炜 高和荣
出版日期:
2016年5月
报告页数:
37页
报告字数:
23296字
所属图书:
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社会政策正逐渐摆脱作为政治、经济政策的附属品角色,努力成为一项独立的公共政策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表现出政策主体多元化、政策内容丰富化、政策目标深入化、政策地位中心化以及政策品格本土化等特点,试图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政策发展道路,这为改善民生、增进民众福祉,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应当看到,尽管我国出台并实施了众多社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客观地说,我国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太合理、社会保障公平及可持续性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依然严峻,这些问题的存在昭示着我国社会政策的建设水平较为低下,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建设和谐社会任重道远,分析社会政策存在的不足有助于我们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政策体系。总体上看,学术界从多维角度探讨了中国社会政策所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但是,现有的研究更多地从功能主义角度讨论社会政策内容本身,剖析社会政策在解决经济社会问题中的不足,鲜有从本质主义维度也就是回到社会政策本身剖析其存在的不足。实际上,从本质上看,社会政策的不足集中体现在不能扎实推进社会质量建设,不能推进社会质量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社会政策存在问题社会治理社会质量

作者简介:

李炜: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社会分层、社会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社会福利建设研究的民意视角》(专著)、《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著作/合著)、《农民工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论文/合著)、《与时俱进: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论文)、《社会公平感:结构与变动趋势(2006—2017年)》(论文)。

高和荣:男,江苏兴化人。博士,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台湾研究院兼职教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厦门大学党委党校副校长,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社会保障学位点负责人,厦门大学医疗保障与健康中国交叉学科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社会福利。主要代表作:《底线公平:基础普惠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专著)、《风险社会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构》(专著)、《普遍整合的福利体系》(合著)、《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合著)。

文章目录
社会政策主要解决生活困难,而较少地保障人们的基本收入
  • 社会政策面向特殊群体
  • 社会政策项目不够全面
  • 社会保障水平总体偏低
  • 社会政策享用基于家计调查
  • 社会政策不是一种基本权益
社会政策满足于解决社会问题,而难以有效地增进社会凝聚
  • (一)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利于社会信任建设
  • (二)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利于形成利他主义氛围
  • (三)社会政策实施难以增进社会认同
社会政策不能很好地促进社会融入
  • (一)公民社会权利保障不充分
  • (二)社会支持偏重于物质供给
  • (三)社会照顾体系建设滞后
  • (四)社会政策减少排斥效果需要加强
社会政策主要着眼于解决问题而较少地增进社会赋权
  • (一)群众自主地表达政治观点不充分
  • (二)民众生存权益维护不足
  • (三)社会组织培育不发达
  • (四)社会政策提振民众信心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