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区自治的政策分析与理论解构

作者:
于燕燕
出版日期:
2011年10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5473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基层社会的治理模式经历了政府主导型、合作治理型和社区自治型三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而这种治理模式的变迁,标志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政府在基层社会的职能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社区作为我国基层社会自治的重要单元,长期以来,一直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模式,“韶九”社区以“善治”理念为指导建构现代社区的自治制度,杭州市电子选举方式的推进促进了我国社区民主机制的创新,武林街道以社区“新闻发言人”制度促进社区沟通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

社区自治政策分析理论解构

作者简介:

于燕燕:女,现任北京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区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北京国际大中城市社区建设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社区研究基地主任,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和欧盟中国社区建设项目专家。兼任清华大学继教学院、日本久留米大学客座教授。研究领域:政府职能与社区发展。著有《中国社区建设大全》、《社区自治与政府职能转变》、《社区发展与公共服务》、《社区:自治与和谐》、《社区社会资本的运行》;译著有《澳大利亚社区管理指南》等。

文章目录
社区自治政策的新定位:由行政主导型向自治型复归
  • 1.政府主导型阶段(1949~1978年)
  • 2.合作治理阶段(1978~2000年)
  • 3.社区自治阶段(2000年~)
·社区治理结构的变迁:从国家社会化到社会国家化的转变
社区自治空间的拓展:“善治”理念的确立与制度的保证
  •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证
  • (二)以善治理念为指导
·社区民主参与机制的创新:由精英主导向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扩展
·社区沟通机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