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村基础教育的层级化

作者:
于春杰 王雅林
出版日期:
2010年7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5916字
所属图书:
孵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 教育是改变个人和家庭社会地位最好的转换器, 比较合理的教育体制可以起到缓解某些社会矛盾的作用。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大量有关人们声望、 地位的研究都证实了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因素的重要性,而且 “有关中国职业声望的调查数据都显示, 教育与职业声望的相关系数远高于收入与职业声望的相关系数”。 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社会结构出现了分化, 基础教育也随之出现了分化, “公立学校在这种社会分化和分层的同时, 也为了质量、 效益和选拔开始了功能性的调整, 这种调整一方面是与社会互动的, 另一方面是形成了公立教育的多层级结构”, 其重要结果之一就是基础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性被破坏。
关键词:

农村基础教育层级化

作者简介:

于春杰:

王雅林:0 王雅林(王亚林)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社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生活方式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主要研究方向:生活方式研究和发展与现代化理论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生活方式概论》、《人类生活方式的前景》、《繁难的超越》、《闲睱社会学》、《信息化:生存与超越》、《东北区域的科学发展》等,发表《城市职工家务劳动研究》、《城市居民时间预算研究》、《改革、发展:整体性及评价尺度》、《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理论维度》、《马克思“生活的生产”理论预设的当代意义》等论文与研究报告。三次荣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在黑龙江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获特别学术贡献奖。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研究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相关研究
丰镇社区基础教育的尴尬境地
  • (一)丰镇基础教育与城市基础教育的差异
  • (二)丰镇基础教育的内部差异
社区基础教育中社会公平的缺失
  • (一)先赋性因素的影响——分层的教育传承模式的形成
  • (二)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城乡教育的马太效应
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公平的政策选择
  • (一)倒层级式补偿的原则
  • (二)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取舍
  • (三)完整的、多元化的发展原则
  • (四)制度性保障与监督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