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资本与重建参与

作者:
罗家德 方震平
出版日期:
2013年12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20432字
所属图书:
社会政策评论 2013年夏季号(总第四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尝试运用一项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汶川地震灾后恢复过程中,村民参与灾后恢复活动的影响因素。本文将村民参与灾后恢复活动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村民自发组织的,另一类是由基层政府组织的。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村民如果深深嵌入在关系网(工具网、情感网)的小圈子中对基层政府组织的恢复活动有负面作用,对本村有较高认同感的村民参与自组织的社区志愿性活动的可能性更大。而村民的基层干部关系网对村民的社区志愿性活动呈现负面作用,只能促使村民参与政府组织的恢复活动,但不利于村庄自组织力量的发育。这些分析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社会关系网络因素对灾后恢复过程影响的认识,也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基层政府在灾后恢复和村庄发展中的作用与自身定位。

关键词:

社会资本社区参与自组织基层政府灾后恢复

作者简介:

罗家德:(1960~),男,祖籍四川,出生于台北,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元智大学资讯社会学研究所副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社会学博士、经济学以及应用数学硕士,师从格兰诺维特。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院CMPM及DBA课程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组织研究、社会网分析、经济社会学。现为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负责人、清华大学社会网络研究中心负责人,并在国际国内多个中国管理学研究学会担任重要职务。在学术领域致力于将社会网研究应用于经济社会现象以及企业管理,做社会网研究以及关系管理学的推广者。著有《社会网分析讲义》《中国人的信任游戏》《中国商道》《中国人的管理智慧》等书。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组建了清华大学可持续性乡村重建团队,该团队协助震区一个羌族村寨进行灾后重建与社区营造,并以社会学实验方法研究了社区自组织的议题。

方震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生。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理论探讨与假设提出
  • (一)认知型社会资本——社区认同在灾后重建动员中的作用
  • (二)关系型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
  • (三)结构型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
  • (四)个人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
数据、变量与模型
  • (一)数据
  • (二)研究变量
  • (三)模型
结果分析
  • (一)控制变量
  • (二)认知型社会资本的影响
  • (三)关系/结构型社会资本的影响
  • (四)个体社会资本对灾后重建活动的影响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