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19年青少年网络游戏的媒介呈现及舆情

作者:
杨斌艳 李向帅
出版日期:
2020年9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4879字
所属图书: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网络游戏是青少年网络空间最经常的行为之一,而媒体报道和网络舆论对于家长和公众对青少年网游的态度影响巨大。本文以2019年网络空间大数据监测为基础,通过媒体报道和公众讨论两方面的全网监测大数据,梳理和呈现网络空间对于“青少年网络游戏”的媒介呈现和舆情观点。基于舆情大数据,作者详细分析了当前媒体和公众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的关注焦点和态度,深度剖析当前青少年网络游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社会公众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的认知偏见,并就如何推动健康有益的“青少年网络游戏”媒介环境和社会共治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网络游戏青少年社会化参与共治

作者简介:

杨斌艳: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网络信息与智能传播研究室主任、传媒调查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舆情与社会治理、新技术与传播、青少年与互联网。2010年起参与“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项目,该项目已出版《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9部,完成多项对策研究。2016年获《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多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

李向帅:云润科技公司分析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舆情分析。

文章目录
·前言
舆情态势
  • 1.年度网络信息态势
  • 2.年度网络新闻内容分析
  • 3.年度热门网络新闻
  • 4.年度微博(weibo)内容分析
  • 5.舆论场的三种主要态度
舆情特征
  • 1.治理成为舆论焦点
  • 2.游戏企业与网游平台发声较少
  • 3.话题整体上“痛感不高”,普通网民的讨论参与度较低
  • 4.此话题与其他社会话题的融合度较高
从舆论关切看存在的问题
  • 1.青少年沉迷网游,影响身心健康
  • 2.青少年巨额网游支付案例层出不穷,给家长造成经济负担
  • 3.部分商家社会责任意识模糊,虚拟场景设计有悖社会主流价值观
  • 4.青少年网瘾治疗再次引发热议
从舆论中总结的对策建议
  • 1.加强立法保护,以法律刚性明确各方责任义务,建立起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基本框架
  • 2.推动网游分级管理,商家和平台应利用实名制、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对青少年网游行为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引导
  • 3.进一步明确监护人的责任,家长应为青少年正确使用网游做好引导、教育和示范
  • 4.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替代安排,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反思与讨论
  • 1.“青少年网游沉迷治理”如何走出倡导,实现落地?
  • 2.加强法制建设背景下,能否取得理想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3.替代性的游戏和娱乐能否成为更好的方案?
  • 4.媒体平台应作为行动主体,深度对“青少年网游沉迷”进行持续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