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公共服务社会化”的一项实验性研究

作者:
罗红光
出版日期:
2013年12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5521字
所属图书:
社会政策评论 2013年夏季号(总第四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福利经济学”倡导者(以阿马蒂亚·森为代表)提出:福利制度所赋予的不是在物质上给予人们一种东西,而是给予受助群体某种生产能力,即“为工作的福利”(welfare to work)论。改革的目标是摆脱“施舍-感恩”的二元思维定式的福利模式。作为本研究主题的“公共服务社会化”,是在承认既存的公共服务的国家模式(福利国家)和公共服务的市场机制(福利经济)的基础上,从文化角度探索公共服务的人性、主体性和公共性。研究表明: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中,中国需要明确社会的力量,尤其需要探索社会力量中人的问题,即利他行动中的伦理问题,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思考和实践制度的伦理问题,这恰恰也是中国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

公共服务社会化利他行动志愿行为的主体性自我的他性

作者简介:

罗红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人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文化人类学。

文章目录
本文所用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公共服务
  • (二)公共服务社会化
  • (三)志愿者
研究框架及基本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方法
社区关怀志愿者行动分析
  • (一)研究焦点问题及其分析
研究发现及引起的思考
  • (一)发现
  • (二)讨论:福利系统中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