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论作为“稳定器”和“蓄水池”的日本农村——兼论中国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必要性
作者:
冯川
出版日期:
2018年5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8613字
所属图书:
华中村治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4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5.106-125
摘要:
本文讨论了日本农村的城乡关系。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国学者和日本学者关于城乡结构关系的研究,由此指出,日本农村也同中国农村一样,曾经发挥了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接着,本文梳理了日本农村的历史事例,并分析了现象背后的社会基础:家制度和“半所有制”。最后,本文以日本农村作为参照,反思了中国农村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农村土地制度
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
作者简介:
冯川:
冯川,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土地制度和村落地域比较。
相关报告
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1978~2008年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若干问题情况报告
户籍、社会保障和农村土地制度的经济社会系统分析
城乡一体化下水库移民政策创新研究概述
河南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城市群中的农村土地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历史演变及特点
财产的是非曲直
集体所有制的主体为什么是模糊的?——中山崖口:一个特殊村庄存在的一般意义
农地细碎化与集体所有制导论
文章目录
·
问题的提出
·
农村在城乡关系中功能的变迁:从致乱之源到 “稳定器”和“蓄水池”
农村成为稳定器和蓄水池的社会基础
(一)家制度
(二)“半所有权”
·
反思当代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存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