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农业转移人口的“退地两难”及其非农民化的再认识

作者:
邹一南
出版日期:
2022年6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7441字
所属图书: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趋势与政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退地两难”是指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对于“应在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推动土地退出”这一命题,在政策层面存在着对立的推论:如果鼓励农业转移人口有偿退出土地,并利用土地退出的补偿实现市民化,可能会出现对“农民失地”风险的担忧,造成社会不稳定,因而必须让农业转移人口继续保有土地;如果坚持让农业转移人口保留农村土地权利,甚至在城市落户后也可不退地,则会造成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的同时不实现“非农民化”,进而带来城乡资源配置低效,因此必须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有偿退出土地。与“落户两难”一样,“退地两难”的出现与普遍存在的对农业转移人口与土地关系的认识误区有关,破解“退地两难”是进一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
关键词:

流动人口市民化农业人口集体所有制非农民化

作者简介:

邹一南:经济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硕士生导师,校(院)教学与智库建设创新工程乡村振兴项目组首席专家,国家高端智库委托课题“高质量发展蓝皮书”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主持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高端智库课题,在《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9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获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创新成果一等奖,2017年度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022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关键小事”调研攻关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11~15届优秀皮书奖、优秀皮书报告奖,2020年被团中央、人社部授予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文章目录
·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失地”的历史逻辑
工农城乡关系演进下集体所有制的嬗变
  • (一)集体所有制向何处去?
  • (二)城乡结构变迁下土地集体产权和个人产权的消长
“谁是农民”问题及其影响
  • (一)“谁是农民”问题的提出
  • (二)产权个人化对当前我国“三农”发展带来的挑战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非农民化的土地集体所有制重构
  • (一)以组织化承包地退出实现农业转移人口“非农民化”
  • (二)以组织化承包地调整实现“耕者有其权”
  • (三)以成员资格开放实现集体经济组织现代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