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台湾地区长期照顾服务体系转型发展面临的焦点议题

作者:
沈君彬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字数:
25127字
所属图书:
台湾长期照顾服务体系的转型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作为台湾地区仿照日本“新黄金计划”推动台湾长期照顾制度与服务体系转型发展的依据,2007年4月经台湾行政主管部门核定通过的台湾地区“长期照顾十年计划”是该地区除“国民”年金制度之外台湾地区财政投入规模最大的社会福利计划,也是台湾地区“大温暖政策”的旗舰计划。作为当前台湾地区的主要长期照顾服务政策,“长期照顾十年计划”规划的初衷抑或该计划的预期效益被认为有可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制度建构与服务体系完善的层面上:70424042(1)以专有稳健之财源,建构可长可久之长期照顾制度;(2)引进民间资源,建构多元且完善的社区照顾网络;(3)提高服务提供的质与量;(4)创造台湾本土照顾服务人员、长期照顾相关专业人员之就业机会;(5)减缓台湾民众对外籍看护工的依赖;(6)建立单一窗口的照顾管理制度,提供民众快速近便服务;(7)借由长期照顾基础服务人力与设施的铺设,并将有助于照顾服务科技的发展。自2007年启动推行以来,虽然在有关各方的努力推动下,在“建立长期照顾服务输送模式、建立多元长期照顾服务方案、建立阶梯式补助及部分负担机制、发展长期照顾服务人力资源以及提升长期照顾服务使用比率”70424043等多个服务维度上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在日益扩展的长期照顾服务需求压力之下,除“建立单一窗口的照顾管理制度,提供民众快速近便服务”一项借由长期照顾管理中心的整合、运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之外,其他设计初衷总体上均未达到预期效果。此外,本书第四章专家评价结果亦表明,在台湾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当前台湾长期照顾制度与服务体系转型发展仍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特别是该地区长期照顾服务人力资源以及长期照顾财源的匮乏问题亟待解决。台湾地区“长期照顾十年计划”正式启动实施至今已经超过七年,但以该计划为核心推进计划的台湾地区长期照顾服务体系却面临着供需失衡的窘境。换言之,本书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囿于长期照顾制度设计局限与长期照顾服务网络构建欠缺,当前台湾地区长期照顾服务处于供需失衡的状态之中。

为印证这一判断,2014年5月至2014年8月在台湾地区调研期间,笔者在台北市大安区、万华区、中正区与松山区展开了访谈,访谈样本共16人。如表5-1所示,其中深度访谈对象包括家庭照顾者(4人)、照顾服务员(1人)、长期照顾对象(1人)、外籍看护雇主(1人)、外籍看护工(1人)、大学教授(2人)以及长期照顾社会工作者(1人)在内共11个样本,其中男性5人,女性6人。因为焦点访谈的主题设定为“台北市照顾服务员工作现状与困境”,因此5个样本的职业身份皆为照顾服务员,其中男性1人,女性4人。

关键词:

转型发展台湾地区长期照顾服务体系焦点议题

作者简介:

沈君彬:1977 年生,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副教授,社会保障专业博士,人文地理学博士后,台湾大学社会工作学系访问学者(2014)。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流动的社会政策因应研究”。“十二五”以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7 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 项。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基于分配基础维度的焦点议题
  • 老年人对于长期照顾制度认知度与服务使用率有待提升
  • 身心障碍者的长期照顾服务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
  • 家庭照顾者自身的“照顾需求”未被充分考量
·第二节 基于分配内容维度的焦点议题
第三节 基于服务输送维度的焦点议题
  • 长期照顾服务人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 长期照顾服务严重依赖“外劳”的症结难以扭转
  • 长期照顾相关机构、“法令”与资源均有待整合
  • 长期照顾服务资源区域、城乡发展双重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
·第四节 基于资金筹付维度的焦点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