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非公企业青年群体研究报告

作者:
杨立宪 郭文杰 时萍 关锐
出版日期:
2016年2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8081字
所属图书:
北京青年社会结构变化与共青团工作改革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非公企业是指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或归外商、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占主导或相对主导地位的企业。非公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面大量广,类型多样,也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非公企业青年成为北京市各青年群体中数量最为庞大、分布最为广泛、差异最为显著的一个群体。非公企业团组织是团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非公企业团建取得显著成绩,但相比国有企业,非公企业是新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多,工作基础薄弱,仍是共青团组织建设面对的最大挑战和难题之一。在首都明确功能定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重新认识北京非公企业青年的新结构,梳理群体特征,研究工作方法,是做好非公企业青年工作的前提保障。

关键词:

研究报告非公企业企业青年

作者简介:

杨立宪:杨立宪,北京团市委副书记。

郭文杰:郭文杰,北京团市委副书记。

时萍:时萍,北京团市委企业部副部长。

关锐:关锐,北京团市委企业部干部。

文章目录
·群体总量
群体特征
  • (一)以非京籍青年为主
  • (二)收入和国企差异不明显
  • (三)住房压力较大
  • (四)生存型支出比重高
  • (五)发展型生活安排不足
  • (六)对国企和机关就业心存向往
  • (七)认同奋斗是主流价值观
  • (八)和互联网关系密切
  • (九)青年的发展规划不清晰
工作思考
  • (一)非公企业青年数量庞大,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结构和北京产业结构紧密相关
  • (二)非公企业青年是社会流动和分化的主要群体,需引起高度重视
  • (三)针对非公企业青年工作要探索新方式,按照交流、团结、组织的路径,通过组织和工作创新,实现从情感认同到组织认同的过渡
工作方法
  • (一)从行业入手,推动行业团建
  • (二)从工作地域入手,推动园区团建
  • (三)从居住区域入手,推动区域化团建
  • (四)开展青字号品牌创建
  • (五)加强青年企业家组织建设
  • (六)非公团干部培训班和骨干训练营
  • (七)推广青年商店联盟
  • (八)楼宇青年服务计划
  • (九)加强全媒体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