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

作者:
包路芳
出版日期:
2011年6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18619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增长和变化关系到首都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何使那些生活在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外来人口更好地融合于城市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首先从同化论、多元文化论、区隔融合论入手介绍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相关理论。其次介绍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现状。最后建议从政府加大对外来人口服务和管理的财政投入比例,有效地保障外来人口权益;促进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结成“社区共同体”;让新一代农民工及其后代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培训这三方面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关键词:

北京市社区治理流动人口

作者简介:

包路芳:博士,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和人口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城乡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社会治理、人口流动等。主要著作:《挂甲屯的故事——北京城乡社会变迁研究》《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游牧鄂温克社会调查研究》等4部,论文和调研报告7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发表多篇理论文章。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4项,主持完成首都高端智库重大项目以及各级政府委托项目10余项。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优秀奖、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调查优秀奖等多项奖励,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文章目录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理论分析
  • (一)同化论(assimilation)
  • (二)多元文化论(pluralismor multiculturalism)
  • (三)区隔融合论(segmented assimilation)
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现状
  • (一)基本融合开始启动
  • (二)深度融合任重道远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途径
  • (一)政府加大对外来人口服务和管理的财政投入比例,有效地保障外来人口权益
  • (二)促进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结成“社区共同体”
  • (三)让新一代农民工及其后代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