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内发型”城市社区建设:费孝通的第三种思路
作者:
刘春燕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2434字
所属图书:
深入与反思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2.197-210
沈关宝
张江华
摘要:
社区建设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开展社区建设?这是政府、学者和市民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一个长期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在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探索中,理论上主要有两种建设思路,实践中则往往是两种思路的混合。本文梳理了费孝通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并在对比中国两种主流建设思路的基础上解释了费孝通的第三种思路,总结了他学术思想中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
城市社区建设
费孝通
内发型
第三种思路
作者简介:
刘春燕:
男,察雅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相关报告
2000年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报告
2001年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报告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基于1991—2019年的政策文本分析
2023年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形势分析与治理建议
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与出路
社会科学本土化的四种类型:以费孝通为例
费孝通与社会科学发展的中国化——江村调查给我们的启示
本土化问题意识与文化自觉——从费孝通江村调查谈起
从“江村”经由“乡土”到“文化自觉”——以现代人类学的视角重读费孝通
江村调查: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文章目录
·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两种主流思路
“居民自治” 费孝通的城市社区建设
(一)关注城市社区建设
(二)以“邻里”为核心的“居民自治”
费孝通“内发型”社区建设思想
(一)“邻里社区”体现了费孝通的实用精神
(二)“内发型”城市社区建设理念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