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蓝海战略”与国内、国际发展困局

作者:
甄志宏 高柏
出版日期:
2015年1月
报告页数:
48页
报告字数:
40543字
所属图书:
高铁: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一次注定载入史册的历史性会议,会议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做出实行改革开放这一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决策。在此大背景下,中国正式加入全球生产链,通过逐步开放市场,引进外资,发展出口贸易,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直奉行“蓝海战略”,借助中国东部沿海便利的航运条件,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在沿海地区大举发展加工制造业,以“中国制造”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随着世界经济局势的逆转,“蓝海战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吸纳中国出口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后,经济前景黯淡,未来对于中国出口的吸纳能力将降低;中国常年高额的贸易顺差,致使国际贸易摩擦频发,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未来中国出口优势将会受到削弱。与此同时,“蓝海战略”所带来的内需不足和国内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也愈演愈烈。“蓝海战略”正面临来自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挑战。对此,中国亟须寻找一种新的战略来对冲现有的风险。未来,中国高铁网的建成将打开中国西大门,这将形成一种新的陆权战略,与现有“蓝海战略”形成对冲格局,有助于中国实现由海权单向驱动向海陆双向驱动的转变。
关键词:

蓝海战略国内外环境发展困局对冲战略

作者简介:

甄志宏:博士,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研究员,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委咨询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社会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长期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模式转型升级问题,在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发表系列论文探讨中国产业升级状况和路径。主要著作有《高铁: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合著)、《中国高铁创新体系研究》(合著)、《中巴经济走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合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持续开展田野调查。

高柏:北京大学学士、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主要著作有《经济意识形态与日本产业政策》、《日本经济的悖论:繁荣与停滞的制度根源》、《西方社会科学与日本研究》、《高铁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合著)、《高铁: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合著)、《中国高铁创新体系研究》(合著)、《中巴经济走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合著)。高柏是最早提出以高铁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与中国向西开放、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建设“新丝绸之路”的大战略联系起来的学者。这些论断准确地把脉了中国高铁发展和国家战略设计,其建立陆权与海权的战略对冲的观点被认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思想内核。

文章目录
第一节 “蓝海战略”与国内环境
  •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表现
  • “蓝海战略”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构性条件
第二节 “蓝海战略”与国际环境
  • 出口
  • 外资
第三节 “蓝海战略”与国内困局
  • 实施“蓝海战略”的结构性条件面临的挑战
  • “蓝海战略”的弊端凸显
第四节 “蓝海战略”与国际困局
  • 发达国家/地区对中国出口吸纳能力下降
  • 人民币升值与油价高企使出口与外资优势减弱
  • 国际贸易新格局制约中国经济发展
第五节 高铁推动下的对冲战略
  • 对冲战略
  • 高铁技术推动陆权与海权对冲格局形成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