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民工学习力的代际变迁

作者:
戴烽
出版日期:
2010年9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9818字
所属图书:
农民工人力资本培训评估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学习力”是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中的核心理念,最早源于彼德·圣吉(Peter M.senge)的导师——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佛睿斯特(Forest)教授在1965年发表的文章《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彼得·圣吉后来将其发展成为五项修炼模型的重要思想雏形。彼德·圣吉将学习力定位于学后必有新行为产生的学习,是超越了传统学习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层面,通过获得新思维、新行为,重新创造自我的过程。邱少桐在《学习型组织》一书中描述道:“对学习力的理解是通过反思与实践获得的行为成果。”高志敏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中认为,学习力是一种蕴涵在个体体内,可以得到培养、开发的终身学习之“力”、“力量”或“能量”的总和。学习力的内涵不仅强调有着力点的学,而且强调“学—用—思—行—效”的系统过程,更强调通过学习获得的“力”对人的发展的实际作用,即新思维、新行为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

农民工代际变迁学习力

作者简介:

戴烽:中华人力资源研究总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心理学硕士,传播学学士。具有16年的高校教学经验,先后担任过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类课程的教学,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我国农民社会地位提升的传媒途径》、《电视传媒对农民政治生活影响的双重性分析》、《高等教育的“马太效应”与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群体心理效应与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家空间——公共空间的起点》、《公共精神的人文视界》、《家文化视角下的公共参与》、《北京奥运的参与期待与“家文化”》等论文三十余篇;主持三项、参与十余项省级课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三项,担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韩国跨国移民的社区比较研究》第二主持人。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农民工是迫切需要提高学习力的群体
第二节 农民工学习力的代际差异
  • 目标要素的代际差异
  • 经验要素的代际差异
  • 意志要素的代际差异
  • 成就要素的代际差异
第三节 农民工学习力代际差异的探索
  • 主观差异 城市取向还是农村取向
  • 客观差异 人力资本投资的多与寡
第四节 农民工学习力代际差异的启示
  • 加快市民化进程,推动80后农民工学习力提升
  •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升40岁以上农民工的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