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志愿失灵、灾后志愿者身份建构和人际互动:一个微观的视角

作者:
崔剑
出版日期:
2015年6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23521字
所属图书: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一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学术界对志愿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常常缺乏微观层面对主体性和过程性的关注。这不仅表现在志愿者的声音被屏蔽,也表现为忽略志愿者身份的主体建构过程,认为志愿行为、态度和价值评价是资源和制度性因素的必然结果。本研究通过对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志愿者团队一年半的追踪,运用组织人类学和扎根理论提取出以身份建构和互动为核心的理论,以期从微观层面解释“志愿失灵”的原因和过程。该分析框架(志愿者身份建构和互动模型)亦可作为非常规志愿组织管理的分析工具,帮助预防和应对志愿组织失灵的问题,并启示政策设计如何将大规模对口帮扶方式和小规模志愿者援助相衔接。

关键词:

志愿失灵身份建构灾后志愿者人际互动

作者简介:

崔剑:博士资格候选人,匹兹堡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研究生院。

文章目录
文献综述
  • (一)“志愿失灵”的研究现状
  • (二)常态志愿者的组织社会化
  • (三)角色期待理论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 (一)理论框架 志愿者身份建构与互动模型(VIIM)
  • (二)研究方法
  • (三)项目简介
·灾后志愿者群体的多元化
灾后志愿者动态的身份建构
  • (一)身份建构的起点
  • (二)项目初期 身份的解构
  • (三)项目中期 身份危机
  • (四)项目后期 身份的重构
  • (五)总结 志愿者新人身份构建的路径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