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承认与认同: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身份建构

作者:
王文光 朱映占
出版日期:
2016年11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5632字
所属图书: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承认与认同是在个体或群体身份建构过程中,对建构者而言客体意识和主体意识产生作用的具体表现。客体或他者的认知及承认与主体或自我的认同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主体的身份建构。然而,正如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所言:“我们的认同部分地是由他人的承认构成的;同样的,如果得不到他人的承认,或者只是得到他人扭曲的承认,也会对我们的认同构成显著的影响。所以,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会遭到实实在在的伤害和歪曲,如果围绕着他们的蔑视的图像。这样是说,得不到他人的承认或只是得到扭曲的承认能够对人造成伤害,成为一种压迫形式,它能够把人囚禁在虚假的、被扭曲和被贬损的存在方式之中。”民国时期,生活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包括当时的西康和重庆)、贵州等省的少数民族在他者(包括国内政界、学界、普通人,以及外国人)的承认过程中,就经历了被歧视、忽视、扭曲、部分正视、有意拔高等多种境遇;而其自我认同也与他者的承认相呼应,不断调适。
关键词:

少数民族身份建构民族共同体民族识别中国西南地区

作者简介:

王文光:男,出生于1955年。云南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员会联系专家。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史、中国西南民族史。先后主持《中国西南氐羌民族源流史研究》等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研究》等三项教育部重大项目。已经出版学术专著作二十余部,先后在《世界民族》《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广西民族研究》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云南近现代民族史论纲》《西南民族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关系述论》《梁启超的中国民族史研究及其对中国民族史学科发展的贡献》等多篇论文分别被《中国民族研究年鉴》《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作重点介绍和全文转载。著有《中国西南民族通史》《百越民族发展演变史——从越、僚到壮侗语族各民族》《中国民族发展史纲要》《中国古代的民族识别》。

朱映占:1977~,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文章目录
他者的承认及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影响
  • (一)政界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认知
  • (二)知识阶层的认识
  • (三)民间的认知
  • (四)外国人的认知及其对西南少数民族身份建构的影响
自我的认同
  • (一)身份建构的汉文书写
  • (二)身份建构的政治与社会活动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