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处境的变化:原因、问题及对策

作者:
李伟东 齐福全 房莉杰
出版日期:
2006年1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0828字
所属图书:
2006年: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民处境变化的起因: 土地用途的改变。其次,作者描述了失地农民处境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了引发失地农民处境变化的直接原因。最后,作者提出改善失地农民处境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北京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农民处境土地用途

作者简介:

李伟东: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北京市社会学会理事、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社区研究、移民与城市化、社会记忆。主要著作有《清华附中高631班(1963~1968)》;主要论文有《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反思》等。主持完成的课题有社区治理机制研究、社区治理国际比较研究、北京市社会建设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民生问题研究等。

齐福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博士。

房莉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联合国发展研究所(日内瓦)访问学者、联合学者,伦敦经济学院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政策理论、卫生政策、老年政策。

文章目录
·农民处境变化的起因 土地用途的改变
失地农民处境变化的具体表现
  • (一)因身份变化而引发的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变化
  • (二)没有改变身份的失地农民因可用的土地过少而处境发生变化
  • (三)由居住平房到搬上楼房生活方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引发失地农民处境变化的直接原因
  • (一)土地的定价方式不合理
  • (二)农民缺乏充分就业的机会
  • (三)农民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 (四)农民面临的是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
  • (五)相关政策在操作上存在衔接的问题
改善失地农民处境的政策性建议
  • (一)妥善增加失地农民的收入来源,解决农民生计的可持续性问题
  • (二)切实解决农民对土地增值收益的分享问题
  • (三)及时调整对农民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