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建构将矛盾化解在社区的平台与机制——深圳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考察
作者:
刘娅
出版日期:
2010年5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5651字
所属图书:
深圳社会发展报告(201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05.187-203
杨立勋
乐正
余智晟
马宏
乌兰察夫(常务)
祖玉琴
摘要:
当社会结构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之际,社区制的发育未能承接起单位制留下的化解民生诉求的重任。而小矛盾与小问题的积聚,自2008年6月以来,在贵州瓮安、云南孟连、海南感城镇、湖北石首和吉林通钢
参见《瓮安事件背后》,《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27期;《云南严处孟连事件 普洱政法委书记被责令辞职》,人民网,2008年9月4日;《海南“3·23”围堵政府事件再起风波事件始末披露》,人民网,2009年3月26日;《湖北石首群众围堵道路续》,人民网,2009年6月21日;《吉林通钢股权重组打死总经理 管理层集体辞职》,深圳新闻网,2009年7月28日。
等地酿成了不同程度的社会矛盾,发生了涉及人员死伤和财物重大损失的群体性事件。面对发展中的矛盾,如何在社区承接化解民生诉求的重任?深圳的做法是,施行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简称“社区联络站”),通过社区联络站建构矛盾不出社区得以化解的平台与机制。
2009年8月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笔者利用暑假走访了全市6个区的人大常委会,4个街道人大工委、工作室和9个社区联络站,考察了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的运行情况。
关键词:
深圳
人大代表
社区联络站
考察
作者简介:
刘娅:
刘娅,深圳市委党校(深圳行政学院)社会发展研究。
相关报告
水族民族植物学的初步考察
城镇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考察
福岛核事故前核事务的公众参与情况
公共预算中的公民制度化参与
月坛街道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的实践创新
志愿服务条例
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
深圳志愿服务大事记(1989~2020)
2020年深圳志愿服务发展报告后记
深圳市民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文章目录
·
月亮湾的开创与全市社区联络站的设立
·
打造代表履职的社区平台
·
建构代表履职的机制与配套措施
将矛盾化解在社区的多重功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对社区“诉求—承接”机制缺失的弥补,有助于缓解与政府的矛盾与对抗
2.填补了闭会期间人大代表主动行权的空缺
3.对代表的责任意识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重塑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方式和理念
5.对民主政治的有效推进
有待改进和完善之处
1.扩大直选代表名额、鼓励优秀联络员和热心社会公益人士参选,以解决主体积极性偏低的矛盾
2.组织领导干部参与接访,将接访与否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3.建立镇改街的街道人大工委,健全基层人大常设机构
4.强化政府和代表的办函意识,建构解决问题的有效通道,提高问题办结率
5.明确协同各方的主体性质,避免和信访相混淆
6.借鉴新加坡执政党业余接访的服务理念,改变只有专职化才能搞好接访的观念
7.以较大市立法推进社区联络站建设,改变具体行为上的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