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建构将矛盾化解在社区的平台与机制——深圳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考察

作者:
刘娅
出版日期:
2010年5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5651字
所属图书:
深圳社会发展报告(2010)
摘要:
当社会结构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之际,社区制的发育未能承接起单位制留下的化解民生诉求的重任。而小矛盾与小问题的积聚,自2008年6月以来,在贵州瓮安、云南孟连、海南感城镇、湖北石首和吉林通钢参见《瓮安事件背后》,《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27期;《云南严处孟连事件 普洱政法委书记被责令辞职》,人民网,2008年9月4日;《海南“3·23”围堵政府事件再起风波事件始末披露》,人民网,2009年3月26日;《湖北石首群众围堵道路续》,人民网,2009年6月21日;《吉林通钢股权重组打死总经理 管理层集体辞职》,深圳新闻网,2009年7月28日。等地酿成了不同程度的社会矛盾,发生了涉及人员死伤和财物重大损失的群体性事件。面对发展中的矛盾,如何在社区承接化解民生诉求的重任?深圳的做法是,施行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简称“社区联络站”),通过社区联络站建构矛盾不出社区得以化解的平台与机制。2009年8月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笔者利用暑假走访了全市6个区的人大常委会,4个街道人大工委、工作室和9个社区联络站,考察了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的运行情况。
关键词:

深圳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考察

作者简介:

刘娅:刘娅,深圳市委党校(深圳行政学院)社会发展研究。

文章目录
·月亮湾的开创与全市社区联络站的设立
·打造代表履职的社区平台
·建构代表履职的机制与配套措施
将矛盾化解在社区的多重功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1.对社区“诉求—承接”机制缺失的弥补,有助于缓解与政府的矛盾与对抗
  • 2.填补了闭会期间人大代表主动行权的空缺
  • 3.对代表的责任意识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4.重塑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方式和理念
  • 5.对民主政治的有效推进
有待改进和完善之处
  • 1.扩大直选代表名额、鼓励优秀联络员和热心社会公益人士参选,以解决主体积极性偏低的矛盾
  • 2.组织领导干部参与接访,将接访与否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 3.建立镇改街的街道人大工委,健全基层人大常设机构
  • 4.强化政府和代表的办函意识,建构解决问题的有效通道,提高问题办结率
  • 5.明确协同各方的主体性质,避免和信访相混淆
  • 6.借鉴新加坡执政党业余接访的服务理念,改变只有专职化才能搞好接访的观念
  • 7.以较大市立法推进社区联络站建设,改变具体行为上的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