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网络成瘾的测量:以香港中小学生为例

作者:
倪锡钦 魏雁滨 张宙桥
出版日期:
2010年10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3860字
所属图书:
信息时代新青年议题:理论、政策与实务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是次研究旨在检验Young的网络成瘾测验(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应用在5~9年级香港学生(10~15岁的青少年)身上的效度和信度。研究所使用的问卷包括IAT和另外九个相关预测变项的条目——网络资历,上网时间和网络活动等。参与者根据分层多段整群抽样法从香港学校中随机抽取,共计有988份有效回复,回复率为99.8%。通过对IAT进行因素分析,发现了四个因素:对家庭关系的干扰,突显性和戒断反应,过分沉溺于网络社交,以及耐受性和忽视正常生活作息。这一因素结构的发现,包括IAT的内部一致性及其与预测变项之间的关系,为IAT作为测量5~9年级香港学生网络成瘾的工具提供支持。本文还讨论了这些发现对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

香港网络成瘾中小学生

作者简介:

倪锡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兼任系方研究生学部主任。2000年获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模范教学奖,2010-2011学年获香港中文大学颁授杰出研究奖。研究兴趣包括社会排斥及青少年的公民身份,青少年服务、互助及充权,新管理主义,青年工作的政治、服务学习及领导发展。共发表逾130份论文。自2000年以来参与过24个研究项目,包括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角逐研究用途补助金”或“优配研究金”资助的项目,另有14个项目受香港或澳门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委托进行。

魏雁滨: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律学学士,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及英国苏菲尔大学哲学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客座教授,逸夫书院资深导师,注册社工。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国际社会学会34青年社会学研究委员会会长,并为多份国际学术期刊的编辑或顾问。主持或参与的研究有40多项,包括内地、香港及澳门的青少年政策、服务与行为问题。已发表的中英文著作220多份。

张宙桥:

文章目录
·导论
方法
  • (一)抽样调查和数据收集过程
  • (二)问卷
  • (三)调查结果
·讨论
·进一步研究
·实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