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四川儿童社会工作新模式——以四川群团中心“童伴计划”项目为例

作者:
王海蓉 胡勇
出版日期:
2017年6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7130字
所属图书: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17)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根据2016年四川共青团省委的统计数据,目前四川留守儿童数量占全国的10%,留守儿童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四川省群团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群团优势、整合社会力量、服务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社会活动。“童伴计划”项目针对近年来留守儿童安全事故频发,监护人缺位问题,以村0~18岁儿童为服务对象,以留守儿童为关注重点,从10个县的100个村分别选聘、培训一名“童伴妈妈”,每人负责一个村的留守儿童,目的是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项目开展以来,制度机制基本完善,关爱保护初见成效,政策推广稳步进行,为参与关爱儿童社会工作提供了治理新模式。

关键词:

社会工作留守儿童群团组织“童伴计划”

作者简介:

王海蓉:硕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发展、社会治理。

胡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青少年与养老、城乡治理、数据统计分析。

文章目录
调研情况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内容、研究对象
·项目介绍
项目实施
  • (一)项目管理
  • (二)项目职责
  • (三)考核方案
项目成效
  • (一)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 (二)关爱保护初见成效
  • (三)政策推广稳步进行
  • (四)横向联动普遍建立
“童伴计划”项目治理经验
  • (一)体现在柔性治理上
  • (二)体现在跨界合作上
  • (三)体现在资源链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