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31日,马来西亚举行了脱离英国统治独立50周年庆典。无论是马来西亚人,还是非马来西亚人,都对此进行了很多评论与反思。人们一致认为,马来西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以著名的双子塔和现代高速公路为象征的现代性有目共睹。但是,也有人抱怨大城市里严重的交通拥堵,以及像Orang Asli(指半岛马来西亚的土著民)这类土著少数群体总体上仍然贫困,甚至他们的土地也因为政府要修公路、筑水坝或其他“发展项目”而被剥夺了。最近几年,马来西亚的犯罪事件——尤其是抢劫——不断增加,引发了普遍的不满。这类案件常常被归咎于印度尼西亚移民。有警察卷入丑闻,使这个群体的职业道德(professionalism)遭到质疑。人们认为,腐败现象正在增加,司法独立也受到怀疑。最重要的是,研究人员、观察家乃至公众都认识到,马来西亚的种族分裂已经变得愈加严重了。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这篇文章将会探讨马来西亚社会的族群、宗教多样性和族际和谐问题,看看我们能够从马来西亚的案例中学习到什么。我认为民族国家建构(nation-building)的种族路径(racial approach)已经培育出了一种社群主义的世界观(communal worldview),并且创造了一个被社群所分割的国家(a nation that is communally divided)。换句话说,不仅不同族群的马来西亚人对马来西亚国家(the Malaysian nation)的想象迥异这当然是受到了安德森的“想象的”民族这一概念的启发。Anderson,Benedict. 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Verso.First published in 1983,1991,p.6.,而且,马来西亚还是一个高度分化的国家。尽管不同族群的政治家们总是遵循族群边界来表达诉求,但真正促使马来西亚变成一个高度族群分化的国家的,却主要是1969年之后马来民族主义(Malay nationalism)的复兴。在这里,马来民族主义指的是马来人的精英分子所持的一种民粹主义的(nationalistic)意识形态,他们追求建立一个以马来文化为特征、以伊斯兰教为认同的马来西亚国家。在这样一个追求马来中心主义的民族性(nationhood)的过程中,马来精英也致力于在马来西亚的政体中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