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变化与转型

作者:
〔马来西亚〕廖文辉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21796字
所属图书: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十一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生态和模式虽然延续自二战前,然而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华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其一,社团作为华社三宝,仍然是华社的核心,其中较大的改变是文教团体大量涌现,反映了华社对文教的捍卫和诉求。其二,个别单打独斗的社团走向联合,通过集体的力量来为华社服务。其三,华团的功能也从服务南来华人,演变为替在地华社奋斗和努力,华团总会的出现最能说明这种转变。其四,会党则逐渐消亡,纷纷转型上岸。宗教则一如既往,不因社会的进步而萎缩,仍然是华社日常生活的重要元素。马来西亚政府推行的新村计划,基本打破了华人原有的聚落形态,也改变了华人的聚集和活动模式。这些都是二战前华社所没有的改变,这些变化除了新村计划之外,基本属于缓慢渐进的调整。

关键词:

马来西亚新村华社华团

作者简介:

〔马来西亚〕廖文辉: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系主任,中文系暨东南亚学系教授。

文章目录
·前言
·华团:文教团体和联合会的出现及社团功能的转换
·华团的功能
·宗教:类别、特色和好功能
·村镇与新村:华人聚落的发展及其模式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