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物质的追求能否带来快乐与幸福

作者:
李原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7971字
所属图书:
社会心态研究新进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快速转型,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体制的并轨,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在迅速改变。在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中,东西方文化的交会和对峙,也带来了当代价值观的剧烈变化。反映在物质主义价值观方面,同样可以看到两种截然对立的影响正在激烈碰撞。一方面,社会在谴责“物欲横流”“纸醉金迷”,提倡可持续发展,强调在考虑“需要”的同时,更要重视对“需要的限制”。另一方面,社会又在鼓励人们增加消费以拉动经济,商业机构千方百计地利用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获得盈利。这些拉动经济、刺激消费的举措进一步助长了当今社会追求时尚、挥霍浪费、炫耀消费、相互攀比之风。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占全球的27.5%,首次超过美国并仅次于日本,名列世界第二。全球的奢侈品大公司纷纷瞄准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这种现象不仅是因为中国市场人口基数大,奢侈品消费者的绝对数量多,也是因为,为数众多的国人似乎都在尽情享受从高档消费中所获得的快感(吴琦幸,2007)。益普索公司(Ipsos)近期的一份调查数据进一步指出:在被调查的20个国家中,中国成为最为物质主义的国度。当问及是否“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来界定成功”时,71%的中国人回答“是”,而全球平均比例为34%。对于“我对成功和赚钱有很大压力”一题,68%的中国人回答“是”,而全球平均比例为46%(Xie et al.,2013)。种种迹象表明:当今社会似乎越来越看重物质和财富,将其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认为它们是追寻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然而,人们真能从对物质的追求、奢华的享受中体验到快感和幸福吗?物质主义价值观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本章试图通过课题组完成的几项研究分析和概括我国当前环境下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现状和特点,并对物质主义与幸福感和人际关系影响的内在机制进行剖析。在客观理解物质主义的特点及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期望指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服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利影响,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

社会心态心理健康物质追求

作者简介:

李原:经济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金融理论与政策。主持多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专项课题等。在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笔及参与执笔的十余篇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文章目录
·物质主义价值观概述
物质主义价值观及其影响
  • (一)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特征
  • (二)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幸福和快乐的关系
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人际交往
  • (一)人际信任
  • (二)助人意愿
讨论与建议
  • (一)关注个体内部目标的培养
  • (二)关注大众媒体的导向作用
  • (三)注重中国传统哲学的修养
  • (四)整个社会构建兼容并蓄的共享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