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文献综述

作者:
毕雅丽 李树茁
出版日期:
2018年11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字数:
24401字
所属图书:
出生性别比治理绩效的影响机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人们通常相信,两性间数量的平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出生性别比维持正常水平(103~107)是保证这一平衡的前提。我国自1982年以来,经历了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历程。1982年的出生性别比水平为108.47,而且在当时的29个省(区、市)中有18个省(区、市)的出生性别比高于107。1990年“四普”数据显示出生性别比水平为113.89,到2005年出生性别比水平达到120.49。之后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趋势有所改善,但是2012年中国出生性别比仍然高达117.7,远远高于正常值的上限。迄今为止,中国性别失衡问题历时之久、爆发区域之广、峰值之高均达到世界之最。而伴随着出生性别比问题的出现,学者们的研究也逐渐聚焦于此。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人口文化学视角政策科学视角公共治理视角

作者简介:

毕雅丽:1982年生,陕西榆林人,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2007年、200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分别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和管理学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性别失衡治理、性别平等、家庭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

李树茁:1963年生,陕西西安人,1991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人口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老龄与健康中心联合主任。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口与资源研究所兼职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公共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主要从事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合著《计划生育对中国妇女的双面影响》、《中国儿童生存的研究与实践》、《当代中国农村的招赘婚姻》和《社会性别量表的开发与应用》等。主要研究人口与社会政策、性别与发展、老龄与健康、流动与迁移、生态服务与人类福祉等。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出生性别比研究
  • 出生性别比研究的阶段性特征
  • 国内出生性别比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第二节 出生性别比治理绩效研究的主要视角
  • 人口文化学视角及其应用
  • 人口社会学视角及其应用
  • 人口经济学视角及其应用
  • 政策科学视角及其应用
  • 公共治理视角及其应用
第三节 绩效研究的制度分析视角及其应用
  • 制度分析的界定
  • 制度分析视角下的绩效研究
第四节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及其绩效分析
  •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构成
  •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下的绩效分析路径
  •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绩效研究应用
·第五节 研究评述
·第六节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