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河南省农民工社会参与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
马润凡 李振谊 刘英 高枫
出版日期:
2018年7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0957字
所属图书: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
摘要:

本文以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的2017年河南省农民工社会参与调查问卷为数据来源,从选举参与、管理参与、维权参与、公益参与四个维度,对全省11个地区农民工社会参与的客观状况进行了测评;并从社会参与重要性认知、社会参与的认同意愿两个维度,对农民工社会参与的主观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测评结果显示,总体来看,河南省农民工的社会参与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农民工对社会参与重要性的认知度总体较高,但其参与的内在效能感相对较低。进一步比较发现:农民工的社会参与度与文化水平正相关;农民工对公益参与的高认同度和高参与度特征显著,公益责任逐渐成为其参与的主要动力;农民工社会参与的代际差异明显,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部分化的趋势逐渐加快,其社会参与出现了新的结构特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将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大机遇,本次调查发现,农民工对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的期待强烈,但返乡创业意愿总体较弱且年龄差异显著。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在进一步发挥基层自治制度优势、增强农民工社会参与内在效能感的同时,加强社会参与的需求导向,借助大数据技术,感知和预测农民工需求的变化规律,不断提升其“生存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促进社会参与认同度的提升,进而激发农民工自主参与的内源性动力。

关键词:

河南农民工社会参与社会参与认同度

作者简介:

马润凡:博士,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比较政府与政治、政治认同与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治理与改革。

李振谊:李振谊,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公共管理学博士生。

刘英:刘英,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高枫:高枫,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河南省农民工社会参与的客观状况
  • (一)农民工参与村(居)委会选举的比例高于务工地的居委会选举,村(居)委会选举参与率又高于人大代表选举
  • (二)农民工管理参与的意识有所提高,但整体参与度较低
  • (三)农民工维权参与的方式温和,协商解决占比最大
  • (四)农民工公益参与的方式多元,公益责任是其参与的主要动力
河南省农民工社会参与的客观状况比较
  • (一)农民工的社会参与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参与水平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 (二)农民工社会参与的代际差异明显,新生代农民工内部分化趋势出现
  • (三)农民工的社会参与度与学历正相关,但不同学历农民工的公益参与度均较高
河南省农民工社会参与的主观状况
  • (一)农民工对社会参与重要性的认知度总体较高,但参与的内在效能感相对较低
  • (二)农民工对社会参与方式的认同程度存在差异,公益参与的认同度高且意愿较强
  • (三)优化就业创业政策的需求强烈,但返乡创业参与的意愿较弱
结论和政策建议
  • (一)调查结论
  • (二)促进农民工社会参与有序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