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刘学民
机构: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
个人简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工资收入分配理论与政策。

  •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4)
    郑志龙高卫星樊红敏刘学民 副主编 ; 郑永扣 主编 出版时间: 2014年06月
    本报告由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撰写完成,同时也邀请了部分河南省党政机关和其他大学的专家学者参与。本报告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全国、河南省和各地市的统计年鉴,相关厅局年度工作总结、专题报告等;二是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发展报告编写开展的专项调查,如金水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专项调查等;三是2013年8月开展的河南省十县区社会治理综合调查数据。
  •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
    郑志龙 刘学民 樊红敏 高卫星 副主编 ; 郑永扣 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本报告由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河南省基层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报告也邀请了河南省党政机关的部分领导和其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本报告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2014年河南省各地市的工作总结等;二是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围绕社会治理发展报告开展的专题调研,调研地点包括宝丰县、汝州市、长垣县、孟州市等地;三是2014年7~8月开展的河南省城市、农村社会治理综合调查数据;四是2014年11~12月开展的河南省居民幸福感调查数据。基于对社会治理内涵的理解,本报告的写作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时效性,报告写作过程中运用的一手数据为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组织的两次社会调查数据和调研取得的数据,二手数据为2014年的统计年鉴数据;二是突出地方特色,本报告主要关注河南省社会治理的现状,反映河南省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三是实践性,报告围绕社会治理与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展开调查和研究,很好地将社会治理的理论与河南省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结合起来。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即“2015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该报告延续了上一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的写作框架,从社会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进行分析和总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社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社会矛盾化解平稳推进,社会组织逐步壮大,基本公共服务状况显著改善,社会公平状况有待改善。第二部分为专题篇,主要包括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社会治理评价4个专题。新型城镇化专题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社会阶层变迁、居民“幸福感”、城镇化质量评价等;公共服务专题分析了河南省居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满意度、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差异、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差异及低保救助的情况等;社会组织专题分析了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职能转移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情况;社会治理评价专题主要评价了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网络群体性事件、公众网络参与、城市居民反腐成效认知度情况。第三部分为案例篇,主要包括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的“宝丰模式”、汝州社区治理中的德治建设探索、河南省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的探索、郑州市慈善捐赠事业实践探索、长垣县以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探索、孟州市会昌街道办的“基层公论”探索、信阳农民工双向维权模式探索、郑州市社区矫正的实践探索、济源市土地流转实践探索。这些实践探索反映了河南省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为河南省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
    郑志龙 刘学民 樊红敏 高卫星 副主编 ; 郑永扣 主编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本报告是由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深入河南省基层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完成的。报告作者分别来自河南省党政机关、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以及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本报告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一是全国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年鉴、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的工作总结、相关厅局年度工作报告、专题报告等;二是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围绕本书编写开展的综合调查和专项调查,如“2017年河南省城乡社会治理调查”“2017年夏河南省居民价值观调查”“2017年河南省宜居城市调查”“2018年春河南社会治理综合调查”等。基于对社会治理内涵的理解,本报告的写作突出了四个特点:一是保持时效性,报告写作过程中运用的一手调查数据为中心2017年夏、2017年冬及2018年春组织的社会调查和调研数据;二是体现价值导向,体现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如社会活力、社会参与、社会公平等;三是突出地方特色,面向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反映河南省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四是凸显实践创新,将社会治理与当前河南省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结合起来,与各行动主体的创新性实践结合起来。报告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即《2018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该报告从社会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进行分析和总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社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社会矛盾化解平稳推进,社会组织逐步壮大,基本公共服务状况显著改善,社会公平状况有待改善。第二部分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篇,主要研究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生态环境评价、区域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提出了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第三部分为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篇,聚焦于河南省十八地市城市宜居度、城市社区治理、农民工社会参与、郑州市共享单车发展等议题。第四部分为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篇,主要研究了城镇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供给以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等问题,介绍了河南省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状况、河南省辖市政府信息公开状况、城市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状况。第五部分为社会治理评价篇,主要包括河南省社会治理舆情状况、城市居民幸福感、城市居民获得感、居民价值观调查等,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调查报告从不同的角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优化河南省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为精准扶贫篇,主要介绍和研究了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农村医疗贫困、五县市脱贫攻坚成效、兰考县“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以及嵩县旅游扶贫开发中农民再组织化等问题。这些实践探索反映了河南省在精准扶贫方面的成效和主要问题,为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6)
    郑志龙高卫星樊红敏刘学民 副主编 ; 郑永扣 主编 出版时间: 2016年07月
    本报告是由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在对河南省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撰写完成的。报告作者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以及河南省党政机关和河南省委党校等。本报告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一是全国统计年鉴、河南省的统计年鉴、2015年河南省各地市的工作总结、相关厅局年度工作报告、专题报告等;二是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发展报告编写开展的专项调查和综合调查,如“2015年夏河南社会治理综合调查”“2015年河南经济发展环境专项调查”“2015年河南居民幸福感专项调查”“2016年春河南社会治理综合调查”“2016年春返乡农民工调查”等。本报告写作突出四个特点:一是保持时效性,报告写作过程中引用的一手调查数据为中心2015年暑假及2015年寒假组织的社会调查和调研取得的数据;二是体现价值导向,突出社会组织、公民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状况,突显社会性服务方式的变革,体现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如社会活力、社会参与、社会公平等;三是突出地方特色,本报告主要关注河南省社会治理总体现状,反映河南省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四是凸显实践性,将社会治理与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结合起来,与各行动主体的创新性实践结合起来。报告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即《2016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该报告从社会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进行分析和总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社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社会矛盾化解平稳推进,社会组织逐步壮大,基本公共服务状况显著改善,社会公平状况有待改善。第二部分为“十三五”专题篇,主要为“十三五”时期河南省基本社会服务、人口城镇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高等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的发展建言献策。第三部分为新型城镇化篇,主要通过对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农村居民向城镇迁移、城乡违法建设依法拆除、公共服务质量、居民幸福感等状况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第四部分为城乡社会治理篇,分析了河南省农村社区建设、河南省“空心村”治理、河南省农村留守群体服务、网络突发事件、河南省基督教发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等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对策建议。第五部分为社会治理评价篇,主要评价了河南省社会治理状况、河南省经济发展环境、河南省直管县改革绩效、河南省地方政府门户网站、河南省居民获得感状况,基于调查的数据,从多个角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第六部分为案例篇,主要介绍了豫北古庙会、郑州市金水区“三社联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S市乡村学校“空壳化”及其治理等典型社会治理案例的情况,以及郑州市供水价格改革听证会的实践及启示。这些探索反映了河南省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为河南省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和社会治理能力提高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7)
    郑志龙 刘学民 樊红敏 高卫星 副主编 ; 郑永扣 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本书突出四个特点:一是保持时效性,报告运用的是2016及2017年的社会调查和调研数据;二是体现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如社会活力、社会参与、社会公平等;三是突出地方特色,面向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反映河南省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四是凸显实践创新,将社会治理与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结合起来,与各行动主体创新性实践结合起来。报告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即《2017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该报告从社会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进行分析和总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社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社会矛盾化解推进有方,社会组织逐步壮大,基本公共服务状况显著改善,社会公平状况有待改善。第二部分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篇,主要研究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体系建设、创新能力评价和创新环境评价,提出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第三部分为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篇,聚焦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直管县城镇化质量和城市社区治安等议题。第四部分为公共服务篇,主要研究河南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志愿服务队伍发展、教育治理公众满意度评价、小学教育服务质量和农村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等问题。第五部分为评价篇,主要包括河南省居民价值观、城市居民获得感、经济发展环境、宜居城市、社会治理舆情和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等调查分析,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调查报告从不同角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诸多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提出优化河南省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为案例篇,主要介绍和研究了郑州市精准扶贫“N+2”模式、汝州市以党建为统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淮阳县内生性经济发展模式、郑州市城市精细化治理、郑州市“村改居”社区治理、河南省村规民约建设和方城县W村“光棍村”问题等社会治理典型案例。这些实践探索反映了河南省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为河南省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 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5)
    张新民 郑东亮 金维刚 刘学民 莫荣 副主编 ; 刘燕斌 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本书从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工资分配和劳动关系四大板块,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劳动保障发展状况及其最新成果。重点突出,从各板块中精选出重点热点问题;深入探讨,反映了时代特征。政策与实务相结合,既反映劳动保障制度政策发展情况,又分析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 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
    张新民 郑东亮 金维刚 刘学民 莫荣 副主编 ; 刘燕斌 主编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从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工资分配和劳动关系四大板块,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劳动保障发展状况及其最新成果。重点突出,从各板块中精选出重点热点问题,深入探讨,反映了时代特征。政策与实务相结合,既反映劳动保障制度政策发展情况,又分析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 信阳市平桥区公共服务建设经验
    出版时间: 2014年06月
    当前,公共服务已成为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信阳市平桥区公共服务模式具体有如下做法:公共教育方面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公共医疗卫生方面以农民医保为重点;社会保障方面以社保体系为支撑扩大了受益范围;公共就业服务以免费职业培训促就业;公共文化服务以文化建设提升公民素养。平桥区公共服务建设的经验是科学引导、统筹规划、组织建设、人才培育、建管并重、重在建设、改善民生、追求公平。平桥区公共服务建设的实践经验有建立政府长效支持机制、建立组织协调发展机制、加强人才保障机制、加强社会支持机制、强化评估与监督机制等方面。
    关键词:
  •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治理的“宝丰模式”研究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治理方面,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以留守儿童的假期安全为切入点,通过社会工作介入的方式创建了“留守儿童暑期日间托管项目”,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承办、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以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共治模式。这种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可以为河南省其他地区加快社会工作发展,强化社会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 我国工资分配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本文从工资收入分配的发展现状、工资收入分配的机遇挑战、工资收入分配的前景展望三个方面,全面阐述和分析了工资收入分配的进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以及政策建议。2014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职工工资水平保持较快增长,最低工资标准稳步提高,工资集体协商不断推进,地区、行业、不同群体间的工资分配关系逐步得到改善,工资指导线、工资指导价位等政府工资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为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迈出重要一步。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工资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既有我国转制过程中要素市场发育不足,也有政府行为不够到位以及法律制度不尽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存在许多有利条件。为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四个全面”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收入分配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要通过深化改革,积极推进企业工资正常增长和工资决定机制建设,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构建符合国情特点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制度,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加强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能力建设,加大工资收入分配法治建设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调控有力、秩序规范、结构合理、法制健全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
    关键词:
  • 我国工资分配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出版时间: 2016年09月
    本文从工资收入分配的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工资收入分配的目标和任务、2016年工资收入分配的主要任务、深化工资收入分配的相关政策建议四个方面全面阐述和分析了工资收入分配的进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以及政策建议。“十三五”及2015年,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一系列新的进展。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稳步推进,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推进,最低工资标准有序调整,农民工欠薪保障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在此基础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一步提高,职工工资水平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行业、地区间的分配差距继续下降。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工资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包括工资差距仍然偏大,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不健全,工资调控体系不完善,工资收入分配的立法滞后等。“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必须进一步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围绕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规范分配秩序等内容,加强顶层设计、机制建设、能力建设、法治建设和政策跟进力度,逐步形成调控有力、秩序规范、结构合理、法制健全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
    关键词:
  • 我国工资分配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本文从工资收入分配发展现状、需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工资分配的前景展望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工资分配情况。2013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职工工资水平保持较快增长,最低工资标准稳步提高,工资集体协商不断推进,地区、行业、不同群体间的工资分配关系逐步得到改善,工资指导线、工资指导价位等政府工资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迈出重要的一步。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工资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工资收入分配要处理好各种关系。要按照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合理调整分配结构,切实理顺分配关系,加快工资立法步伐,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