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高卫星
机构: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兼任河南省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著作6部,发表权威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

  •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
    郑志龙 刘学民 樊红敏 高卫星 副主编 ; 郑永扣 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本报告由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河南省基层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报告也邀请了河南省党政机关的部分领导和其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本报告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2014年河南省各地市的工作总结等;二是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围绕社会治理发展报告开展的专题调研,调研地点包括宝丰县、汝州市、长垣县、孟州市等地;三是2014年7~8月开展的河南省城市、农村社会治理综合调查数据;四是2014年11~12月开展的河南省居民幸福感调查数据。基于对社会治理内涵的理解,本报告的写作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时效性,报告写作过程中运用的一手数据为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组织的两次社会调查数据和调研取得的数据,二手数据为2014年的统计年鉴数据;二是突出地方特色,本报告主要关注河南省社会治理的现状,反映河南省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三是实践性,报告围绕社会治理与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展开调查和研究,很好地将社会治理的理论与河南省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结合起来。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即“2015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该报告延续了上一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的写作框架,从社会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进行分析和总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社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社会矛盾化解平稳推进,社会组织逐步壮大,基本公共服务状况显著改善,社会公平状况有待改善。第二部分为专题篇,主要包括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社会治理评价4个专题。新型城镇化专题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社会阶层变迁、居民“幸福感”、城镇化质量评价等;公共服务专题分析了河南省居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满意度、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差异、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差异及低保救助的情况等;社会组织专题分析了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职能转移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情况;社会治理评价专题主要评价了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网络群体性事件、公众网络参与、城市居民反腐成效认知度情况。第三部分为案例篇,主要包括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的“宝丰模式”、汝州社区治理中的德治建设探索、河南省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的探索、郑州市慈善捐赠事业实践探索、长垣县以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探索、孟州市会昌街道办的“基层公论”探索、信阳农民工双向维权模式探索、郑州市社区矫正的实践探索、济源市土地流转实践探索。这些实践探索反映了河南省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为河南省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
    郑志龙 刘学民 樊红敏 高卫星 副主编 ; 郑永扣 主编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本报告是由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深入河南省基层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完成的。报告作者分别来自河南省党政机关、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以及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本报告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一是全国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年鉴、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的工作总结、相关厅局年度工作报告、专题报告等;二是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围绕本书编写开展的综合调查和专项调查,如“2017年河南省城乡社会治理调查”“2017年夏河南省居民价值观调查”“2017年河南省宜居城市调查”“2018年春河南社会治理综合调查”等。基于对社会治理内涵的理解,本报告的写作突出了四个特点:一是保持时效性,报告写作过程中运用的一手调查数据为中心2017年夏、2017年冬及2018年春组织的社会调查和调研数据;二是体现价值导向,体现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如社会活力、社会参与、社会公平等;三是突出地方特色,面向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反映河南省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四是凸显实践创新,将社会治理与当前河南省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结合起来,与各行动主体的创新性实践结合起来。报告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即《2018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该报告从社会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进行分析和总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社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社会矛盾化解平稳推进,社会组织逐步壮大,基本公共服务状况显著改善,社会公平状况有待改善。第二部分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篇,主要研究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生态环境评价、区域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提出了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第三部分为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篇,聚焦于河南省十八地市城市宜居度、城市社区治理、农民工社会参与、郑州市共享单车发展等议题。第四部分为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篇,主要研究了城镇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供给以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等问题,介绍了河南省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状况、河南省辖市政府信息公开状况、城市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状况。第五部分为社会治理评价篇,主要包括河南省社会治理舆情状况、城市居民幸福感、城市居民获得感、居民价值观调查等,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调查报告从不同的角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优化河南省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为精准扶贫篇,主要介绍和研究了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农村医疗贫困、五县市脱贫攻坚成效、兰考县“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以及嵩县旅游扶贫开发中农民再组织化等问题。这些实践探索反映了河南省在精准扶贫方面的成效和主要问题,为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0)
    郑志龙 樊红敏 高卫星 副主编 ; 郑永扣 主编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本报告是由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在深入河南省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完成的。基于对社会治理内涵的理解,本报告的写作突出了四个特点:一是延续性和时效性,报告写作过程中运用的一手调查资料为中心2014~2019年春夏组织的社会调查和调研获得的数据;二是体现价值导向,体现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如社会活力、社会参与、社会公平等;三是突出地方特色,面向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反映河南省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四是凸显实践创新,将社会治理与当前河南省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结合起来,与各行动主体的创新性实践结合起来。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即“2020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该报告从社会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社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社会矛盾化解稳中向好,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公共服务状况仍需改善,社会公平状况有待改善。第二部分为政府行为与社会治理篇,主要包括应急管理、创新管理能力、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服务、教育治理能力、乡村振兴、营商环境等议题。第三部分为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篇,聚焦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科技人才流动、妇女生育变动等议题。第四部分为社会治理评价篇,主要包括城市宜居度、居民幸福感、居民获得感、舆情应对状况、居民阅读状况、县域老年人生活状况以及绿色发展状况等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第五部分是案例篇,主要介绍了开封市大数据治理、焦作市山阳区“党群360工作法”、鹤壁市浚县“户联网”工作法、济源市轵城镇“三治融合”等社会治理典型案例,这些实践探索反映了河南省各地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为社会治理创新和能力提升提供了借鉴。
  •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7)
    郑志龙 刘学民 樊红敏 高卫星 副主编 ; 郑永扣 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本书突出四个特点:一是保持时效性,报告运用的是2016及2017年的社会调查和调研数据;二是体现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如社会活力、社会参与、社会公平等;三是突出地方特色,面向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反映河南省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四是凸显实践创新,将社会治理与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结合起来,与各行动主体创新性实践结合起来。报告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即《2017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该报告从社会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进行分析和总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社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社会矛盾化解推进有方,社会组织逐步壮大,基本公共服务状况显著改善,社会公平状况有待改善。第二部分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篇,主要研究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体系建设、创新能力评价和创新环境评价,提出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第三部分为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篇,聚焦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直管县城镇化质量和城市社区治安等议题。第四部分为公共服务篇,主要研究河南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志愿服务队伍发展、教育治理公众满意度评价、小学教育服务质量和农村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等问题。第五部分为评价篇,主要包括河南省居民价值观、城市居民获得感、经济发展环境、宜居城市、社会治理舆情和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等调查分析,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调查报告从不同角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诸多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提出优化河南省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为案例篇,主要介绍和研究了郑州市精准扶贫“N+2”模式、汝州市以党建为统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淮阳县内生性经济发展模式、郑州市城市精细化治理、郑州市“村改居”社区治理、河南省村规民约建设和方城县W村“光棍村”问题等社会治理典型案例。这些实践探索反映了河南省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为河南省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3)
    樊红敏 执行主编 ; 高卫星 副主编 ; 郑永扣 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是由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在对河南省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完成的。本报告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一是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2022年河南省各地市的工作总结、相关厅局年度工作报告、专题报告等;二是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的综合调查和专项调查,如“2022年河南省宜居城市调查”“2022年城乡社会治理综合调查”“2022年居民生活态度调查”等。本报告的写作突出了四个特点:一是客观性,报告用数据说话,所用的调查数据为中心2014~2022年组织的社会调查和调研取得的一手数据;二是价值导向性,体现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如社会活力、社会参与、社会公平等;三是创新性,面向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反映河南省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四是实践性,紧紧围绕河南社会建设重大发展战略,将社会治理研究与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结合起来,聚焦最前沿的发展举措和实践命题。2022年河南省公共安全形势整体平稳,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社会矛盾化解稳步发展,法治化状况有待改善;社会组织稳健发展,社会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总量有所下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数字政务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社会公平状况有待改善。2023年进一步推进河南省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重视善后经验总结反思,提高应急管理法治化水平;赋权增能,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步伐,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 资本下乡过程中河南省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本报告以顾客感知价值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为工具,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对资本下乡过程中河南省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资本下乡过程中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强烈,其影响因素包含微观收益—宏观收益—风险成本—交易成本四维结构,其中微观收益和宏观收益对于资本下乡过程中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风险成本和交易成本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为促进农民土地流转、加快资本下乡进程、提高农民获得感,建议从增强农民话语权、宣传现代农业理念、提升教育水平、改善监督机制、强化村干部纽带作用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
  • 2010~2019年河南省人口老龄化态势及应对策略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本报告基于《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等权威数据,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度考察了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以及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研究发现,河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和全国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在21世纪前50年,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将呈现三个阶段,即快速老龄化阶段、急速老龄化阶段和深度老龄化阶段。在此进程中,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呈现六个方面的特征,即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城乡倒置、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家庭结构变迁加剧。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河南面临老年经济保障支撑乏力、健康资源供给不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以及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等困境。为积极应对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以不断提升养老资金保障力度为目标,缩小城乡养老待遇差距;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结构,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充分发挥政府托底救急功能的同时,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拓展农村养老服务;发展银发经济,培育老年服务产业体系;持续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培育老年社会组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