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15年河南省城市居民获得感调查分析

作者:
樊红敏 王艺 李岚春 李晨煜
出版日期:
2016年7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0577字
所属图书: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基于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2015河南省居民幸福感追踪调查”数据,本文从居民需求的角度出发,从安全感与尊严感两个维度来测量居民获得感,调查发现,河南省居民获得感评价居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居民尊严感高于安全感,表明政府应更加关注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安全保障满意度;居民对个人收入最不满意,生活质量指数比上年有所下降,说明当前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已经影响了居民的个人收入;群体比较发现,居民获得感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收入水平越高,获得感越高;30岁以下青年群体获得感最低,要重视青年群体的生活和精神需要;农民及农民工获得感指数最低,亟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及农民工群体的获得感。通过进一步对比发现,河南省居民社会参与意愿高,但实际参与主动性低,应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河南省居民对未来比较乐观,但信心感比去年有所下降;居民对居住城市的喜爱度普遍较高,许昌、洛阳、南阳最受居民喜爱,相关性分析表明,应从法治城市、平安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入手,增强城市对居民的吸引力和提高居民的喜爱度。

关键词:

安全感居民获得感尊严感

作者简介:

樊红敏:

王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李岚春:李岚春,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李晨煜:李晨煜,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
数据选取与评价方法
  • (一)数据选取
  • (二)评价方法
河南省居民获得感状况分析
  • (一)河南省居民获得感仍处于中等水平
  • (二)居民尊严感高于安全感
  • (三)居民对个人收入最不满意,生活质量和上年相比有所下降
  • (四)获得感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30岁以下青年获得感最低
  • (五)河南省居民社会参与意愿高,但实际主动性低
  • (六)河南省居民对未来比较乐观,但信心感比上年有所下降
  • (七)公职人员获得感指数最高,农民及农民工获得感指数最低
  • (八)居民对居住城市的喜爱度普遍较高,许昌、洛阳最受喜爱
对策建议
  • (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经济安全感
  • (二)提高农民及农民工群体获得感
  • (三)多措并举,调动居民参与主动性
  • (四)强化社会公平,提高居民尊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