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沉默的大多数?媒介接触、社会网络与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

作者:
卢春天 赵云泽 李一飞
出版日期:
2018年10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2654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环境社会学(第四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那些遭受环境伤害的群体会是沉默的大多数吗?基于2014年在西北四省县(区)对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在经历环境危害后,有62.5%的人会进行各类的环境抗争行为,只有37.5%的人选择沉默。通过二分类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媒介接触在农村居民的环境抗争中起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传统媒介的“接触强度”和新媒介的“信任度”对农村居民的环境抗争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而以往在城市居民环境抗争中有着积极影响的社会网络在农村居民的环境抗争中则没有发挥显著的作用。随着乡村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同的媒介接触及其信任度是造成环境抗争或沉默行为选择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环境抗争农村居民社会网络媒介接触

作者简介:

卢春天: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社会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社会学系系主任,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2012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E-SOURCE公司从事研究工作,2012年8月加入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治理、环境社会学、社会分层和流动、社会学定量研究方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世界渔业组织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项目和陕西省软科学等多个项目。过去五年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2017年获得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赵云泽:赵云泽(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李一飞:李一飞,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引言
·文献综述
·研究假设
·数据和变量测量
数据分析结果
  • (一)遭受过环境伤害的群体还是沉默的大多数吗?
  • (二)西北农村居民遭受环境危害后的各类环境抗争行为
  • (三)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