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重大环境事件与当代国际社会的重塑——福岛核泄漏事件的环境社会学反思
作者:
王书明
徐文涛
出版日期:
2014年9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8527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环境社会学(第二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09.410-419
陈涛
崔凤
摘要:
福岛核事故对国际社会存在着重塑作用,这种重塑作用通过不同社会行动主体的社会行为表现出来。面对核风险,各社会行动主体纷纷建构自身,并且产生了行动主体的交互影响,最终呈现一幅以福岛核风险为中心的风险关系“万象图”。核事故的这种重塑作用,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际社会日益明显的“富裕社会”特征以及作为新型风险的核风险作用方式,而其所反映的社会变化则是当今现代社会具有的“自反性现代化”特征。风险总是作为人们活动的对立物而出现,未来社会将是一个风险与安全相伴生的“安全需求型社会”。
关键词:
核事故
福岛
风险社会
作者简介:
王书明: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
徐文涛:
相关报告
风险社会与当前中国民众的风险认知研究
平安浙江建设理论基础
“造真型”食品安全风险及其应对
灾变后社区重建策略——叙说台湾两次重大灾后的社区重建
风险社会中的专家信任:北京与首尔的比较
《风险社会与网络传播》结论
困境中的希望:技术的演进与素养的提升
互联网技术自身的伦理困境
互联网与风险社会的伦理构建
风险社会的伦理建构
文章目录
·
福岛核事故重塑国际社会
对福岛核事故的深层反思
(一)“富裕社会”与风险分配逻辑
(二)新型风险的作用方式
(三)现代性社会的自反性
·
未来 走向安全需求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