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互联网与风险社会的公共领域
作者:
张燕
出版日期:
2014年1月
报告页数:
46页
报告字数:
33145字
所属图书:
风险社会与网络传播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01.151-196
张燕
摘要:
从前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风险决策中要实现对风险分配中各种封闭式利益框架的突破,就只能开放决策、民主决策,也就是说,在风险决策的环节充分吸纳公众自身的参与,通过社会各利益主体的对话协商来达成决策共识。贝克在其风险社会的研究中,将建立公众参与的生态民主政治作为应对风险社会制度化危机的一个理论诉求提出来。由此看来,公众参与是应对风险的一条重要途径。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很大程度上能够承担起这个公共参与平台的职能。
关键词:
公共领域
互联网
风险社会
作者简介:
张燕:
管理学硕士,国土资源土地整治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土地整治实施监管与绩效评价。
相关报告
互联网与多元利益表达
互联网与风险社会的伦理构建
困境中的希望:技术的演进与素养的提升
哈贝马斯语境下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
从生活世界到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公民社会理论的话语基础
虚拟空间与社会矛盾化解的研究
公共讨论中的女性议题:如何命名?——以网络论坛“邓玉娇案”讨论为观察角度
公共性与家庭主义——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原则辨析
公共领域与城市社区自治的导论
公共领域与城市社区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公共领域概念与特征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适用于我国的公共领域概念
第二节 公共领域对风险治理的积极意义
风险预警
风险反思与批判
整合社会个体
公共协商与共同治理
第三节 我国公共领域发育的社会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了公与私、国家与社会的力量对比格局
市场经济带来的契约精神是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实现的前提
文化多元化在社会形成开放包容的对话模式
传播方式的变革为公众的表达和参与提供现实通道
第四节 大众传媒与公共领域
大众传媒是公共领域的主要载体
传统大众传媒对公共领域的偏离
第五节 互联网与公共领域
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平等性与公共领域的平等精神重合
互联网的自主性与参与性提供了话语民主的可能性
互联网为公共利益群体的形成提供聚合的工具和平台
互联网形成弱势群体的代言机制
第六节 多数暴政——网络民主的风险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
网络民主不能取替代议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