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探讨台湾非营利组织近十余年来蓬勃发展的现象,其一方面受到西方福利国家在1970年代之后福利多元主义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为新公共管理主义下契约委托风潮所影响,而此种非营利组织福利化的现象,乃是“中央政府组织”分权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再向在地非营利组织购买福利服务的过程。本研究发现,非营利组织福利化的发展仍方兴未艾,它一方面可解决政府专业人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符合在地组织满足在地需求的特性。本文分析了过去非营利组织(特别是宗教组织)对台湾社会福利专业化与在地化的重要功能。然而,台湾在1998年通过《政府采购法》之后,非营利组织运作愈来愈朝向市场化,产生了对于政府长期委办福利服务业务的依赖。非营利组织不仅失去了公民组织的监督特性,而且形成了与政府组织长期合作的福利业务合伙关系。这一现象是否有利于未来福利发展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从而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