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作者:
刘从龙
出版日期:
2006年8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字数:
5645字
所属图书:
21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特征极为突出的发展中国家。与城镇社会保障相比,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少、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随着农村经济改革深化和农村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农民在得到实惠的同时,也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过去以集体经济为支撑的社会保障平台基本解体;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家庭养老功能也在逐渐弱化。因此,必须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农保)制度。

关键词:

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养老

作者简介:

刘从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障司副司长。

文章目录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意义
  • (一)建立农保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落实计划生育国策的配套措施
  • (二)建立农保制度,是确保中国现代化、城镇化顺利推进的必然选择
  • (三)建立农保制度,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缓和社会矛盾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 (四)建立农保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