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古典发展理论

作者:
徐秀丽 李小云 齐顾波
出版日期:
2012年4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6620字
所属图书:
普通发展学(第二版)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古典发展理论和现代发展理论并不能完全以时间来衡量,而是分别代表了一种发展思想。本章从古典发展理论、新古典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等几个方面对古典发展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进行全面的探讨。古典发展理论最初是从经济学和经济史界兴起的,它致力于研究非西方欠发达国家如何使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并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但古典发展理论片面地着重于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由此导致一系列的社会、政治问题。基于此反思,新古典发展理论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也开始另辟蹊径,探寻更好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

思想古典发展理论现代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作者简介:

徐秀丽:本科与博士分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人文与发展学院。现就职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发展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2011年赴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多次赴英国、肯尼亚、墨西哥、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尼泊尔、巴西等地学习和培训。主要研究领域:农村公共政策研究、自然资源管理研究、发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李小云:男,1961年生,陕西定边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部委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中国农村社会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农村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中国民促会理事。曾获霍英东高等教育研究奖、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中国消除贫困奖(研究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经以高等发展专家身份受聘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盟、德国、英国等双边、多边和非政府机构,现受聘为DAC-IPRCC研究小组中方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贫困与发展、性别与发展、国际发展援助、社区资源与发展。近来年共出版著作近20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研究领域:国际发展合作。

齐顾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博士,发展管理系系主任。她是中国以农民为中心的参与式农业研究网络的总协调人,同时也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中参与式学习和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的总协调人。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古典发展理论
  • 古典经济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 古典社会理论的主要思想
第二节 新古典发展理论
  • 新古典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 对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的评析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论断
  •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