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齐顾波
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个人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博士,发展管理系系主任。她是中国以农民为中心的参与式农业研究网络的总协调人,同时也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中参与式学习和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的总协调人。

  • 求知乡土
    王立全徐秀丽 齐顾波 主编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
    国际上,当传统的以政府和市场为主体的自然资源管理方式和发展方式逐渐难以解决日益增长的环境保护与当地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时,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和参与式发展日益进入政界和学界的视野,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新的研究与管理模式中,当地人和当地社区的动态变化、本质和含义、他们在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视角,及其与外部干预者之间的互动和关系都成为审视和解决中国当前所面临的发展问题的关键。本书所收集的八篇论文分别对社区层次的农户合作、社区视角的农业发展、草场资源管理、信息传播网络、金融资本的运作和管理,以及涉及农村行政管理体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普通发展学(第二版)
    李小云 徐秀丽 齐顾波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本书着重介绍发展的概念、发展的理论和发展的实践方法,可作为发展领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要参考教材,也可作为研究发展的参考书。本书的前五章主要介绍发展的内涵,包括发展思想的历史变迁、发展的概念、发展理论的嬗变以及发展研究的主要范围,并详细阐述了古典发展理论、当代发展理论、参与式发展理论和实践。作为发展内涵的进一步深化,本书还对国际发展援助作了专门的介绍。本书的后八章侧重介绍发展的外延,主要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发展研究与发展实践中的核心内容,包括贫困与发展、社会资本与发展、治理与发展、自然资源管理与发展、性别与发展以及权利与发展。
  • 2008年中国农民组织发展情况报告
    出版时间: 2009年07月
    目前,我国农村合作化正在经历一个新的时期,农民组织的数量增加幅度越来越大,同时也展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发起组建方式、多重组织功能等。该情况报告将首先回顾新中国成立后近60年的农民组织发展历史,厘清其发展阶段及趋势,并在宏观层面上着重介绍近几年农民组织的发展状况。其次,以遍及全国各个区域的8个农民组织的案例分析为主体,展示我国不同类型的农民组织在微观层次上的发展现状,主要侧重于其发起动机和缘由、组织的作用和功能、组织制度、组织的外部环境以及农民的资源获取和受益等方面的情况。最后对农民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 西北贫困地区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机制变迁研究——以宁夏盐池县库团村为例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
    本研究以促进社区发展基金的有效运行为目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宁夏盐池县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的变迁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在发展干预介入之后,由于预期利润的存在,促使作为制度变迁主导者的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为了获取这部分潜在利润,采取了发展干预的行动;而作为社区发展基金运作主体的社区农户、作为外部监督者的乡政府在此过程中也对迎合这种干预有着自己潜在的预期利润,通过发展干预过程中各相关利益主体对潜在利润的预期和据以进行的相互的行动调整,最终导致了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的变迁。研究发现变迁后的运作机制促进了资金管理、组织载体及规章制度的规范化、监督机制的健全,还促进了资金的有效利用及社区资源整合。本研究还通过与库团村村民、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等相关利益群体的共同行动进行了评价运作机制有效性的指标选择,据以判定目前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中农户受益覆盖面、社区发展管理委员会管理水平以及社区发展基金的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改进现有的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 妇女与反贫困研究综述
    出版时间: 2007年11月
    关键词:
  • 发展与发展学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一词开始频频出现在新闻媒体、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报告和政策中。发展代表了当代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反映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国家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然而,什么是发展,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却一直是令人困惑的问题。本章通过对发展思想的演变历程、发展的含义、发展研究与发展理论框架和当今世界发展研究的主题等的探讨来认识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关键词:
  • 古典发展理论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古典发展理论和现代发展理论并不能完全以时间来衡量,而是分别代表了一种发展思想。本章从古典发展理论、新古典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等几个方面对古典发展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进行全面的探讨。古典发展理论最初是从经济学和经济史界兴起的,它致力于研究非西方欠发达国家如何使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并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但古典发展理论片面地着重于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由此导致一系列的社会、政治问题。基于此反思,新古典发展理论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也开始另辟蹊径,探寻更好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
  • 现代发展理论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问题,学术界产生了不同的理论。现代化理论处于发展理论的第一阶段,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在对欧美现代化发展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试图将欧美的经验推广到发展中国家。这一时期,在美国政府和一些私营机构的慷慨资助下,新一代的美国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和地理学家们出版了大量的有关第三世界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可以说在当时,现代化研究形成一种“增长的工业”。
    关键词:
  • 参与式发展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参与式发展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盛行于20世纪70~90年代,迄今已成为国际发展实践的主流理念。此概念是在对传统发展思想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包括参与式发展理论、参与式发展研究与实践框架、参与式发展研究与实践方法以及参与式发展研究与实践工具,是一套完整的框架体系。本章主要介绍对传统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参与式发展理论的来源、基本概念、理论与实践以及对参与式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关键词:
  • 发展指标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发展问题不仅是当代的重大主题,也是人类历史上经久不衰的永恒主题。David Simon(2003)曾指出:“发展就是个人以及社会在物质和非物质的生活质量方面产生的多样化以及多元的积极的变化。”然而,确切地说,究竟什么是“积极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谁来进行定义?这只是一个模糊的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发展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发展指标进行度量(de Greene,1994)。发展指标在衡量发展的目标以及程度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 国际发展援助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国际发展援助是国际发展领域实施发展干预的具体实践形式,主要是指国际援助集体——包括多边、双边或私人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或人力等方面的支持性合作活动。通常所讲的国际项目,例如,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福特基金会(The Ford Foundation)等一系列多边、双边和民间发展机构所开展的扶贫项目、发展项目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关键词:
  • 贫困与发展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贫困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5、16世纪。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注意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将贫困视为资本主义反理性原则的集中体现,对贫困做过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而在16世纪末,贫困就开始成为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时,英国政府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而到了最近20年,贫困更成为众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发展实践者以及政府官员、非政府机构等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贫困的概念也正逐步从一种简单的“相对较少的收入”和“生活必需品的缺乏”的经济贫困向多维度和多元化的“权利和机会的被剥夺”的人类贫困转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