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非政府组织话语及其对中国妇女组织的影响
作者:
仉乃华
出版日期:
2005年8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10256字
所属图书:
中国妇女研究十年(1995~200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08.577-586
刘伯红
谭琳
姜秀花
宓瑞新
摘要:
问题就是妇联是否是“真正的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作为对否认妇联是NGO的回答,中国政府正式宣告妇联是“中国最大的提高妇女地位的非政府组织”。但在国内,在妇联1998年秋召开的第八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新修改的妇联章程中,仍然沿用“社会群众团体”的称谓。在它的大会文件及正式谈话中,并未提到“非政府组织”一词,尽管妇联的干部及刊物常常提到这一概念及与其相关的问题和它的影响。与官方反应相对应的是,一些经常以NGO身份与国外、国际组织接触、合作的中国学者及妇女活动组织者个人对中国是否有NGO,谁是大NGO,谁是小NGO也表示出无多大兴趣,与国际上下对有关妇联与NGO的争论的关注形成对照。怎样理解这一现象?本文将从解析国际有关NGO的话语入手,来探讨它对中国妇女组织,尤其是妇联的影响。
关键词:
影响
非政府组织
妇联
国际话语
中国妇女组织
作者简介:
仉乃华:
相关报告
关注艾滋病对老年妇女的影响
社会民族关系对新疆社会稳定的影响
青少年国家态度与全球态度的关系——来自北京和郑州青少年研究的证据
个体与国家特征如何影响公民的主观幸福感
影响IT行业白领青年主观幸福感的工作因素——对北京IT行业8名白领青年的深度访谈分析
城市中学生消费主义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北京、郑州1156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后现代人生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
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2.0时代我国新媒体慈善监督的影响、困境与出路
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影响
文章目录
·
本文首先对NGO主流话语中的三个观点进行批判,指出他们很容易成为我们看待妇联、其他中国非政府组织及中国妇女运动的误区
·
那么,是不是说NGO的概念与中国的情况、与中国的妇女运动毫不相关?是不是说妇联应该继续不加批判地履行自己的双重职能,并保持现存的与国家及妇女的关系?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